(營口之窗“營口故事”)父 親
父親今年已是76歲高齡了,由于疫情、出差等兜兜轉轉的原因,我有一年多沒看望他老人家了,父親在家鄉還好嗎?但電話是沒有斷過的,聽到他依舊聲若洪鐘,心里便安心許多。
父親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但喜歡歷史、政治、體育、京劇、醫學,思維境界并不比我們年輕人稍低,彼此談到國際、國家大事,我也經常感到支支吾吾、應答困難,他老人家的日常精神生活是相當富足的。盡管如此,近年來與我聊天時,也談及身邊故舊相繼而去,深感人生百年旦夕禍福,平時極思念兒女,卻又不忍心打擾。對于此種狀況,我更是深感愧疚和不安。
我是筑港單位的普通一兵,是小到不能再小的基層中層干部,父親卻相當引以為豪,每次回家,都帶著我走親訪友,背著雙手、腰桿挺直,在路上逢人便說:“還認識我家老二吧,從天津看我來了,單位還行,中央駐津企業......”我能說什么呢?對于我,父親一直是極為愛護的。自我懂事起,父親就經常給我講古代先賢、當地名人的勵志故事,讀初中、高中時,我們一般都要帶飯,父親總是親手為我炒咸菜,擱足夠多的豬油。我們家庭生活水平雖然不高,但文化氛圍極好,到處都可翻閱一些雜志書籍,這些都對我頗有影響。農閑時節,家里坐滿了京劇愛好者,有拉二胡的,有彈弦的,父親擅唱老生,還在鎮上上過大禮臺,獲過一等獎。父親年輕時還當過民兵連長,也算是“能文能武”了。
在我們眼中,父親永遠是年輕的,他性格開朗、身體強健,經常與我們年輕一代談天說地、各種辯論,與我們扳手腕、比跳高、立定跳遠,生活中充滿了昂揚向上的樂趣。唯一的缺點就是嗜煙如命,每次知道我要回家,都要吩咐我捎幾條香煙,我明知對他老人家身體不好,卻又不得不從。
年初聽說我換項目了,還是在港口,父親很高興:你屬龍的,在有水的地方好,我知道你性格踏實,要好好干,別讓領導操心......你母親不在了,你要是得空就回家看看,沒空就算了,我身體還行,現在還能趕集呢......聽著聽著,我不禁有些模糊了雙眼。(趙慶銳)
(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
供稿作者:趙慶銳,中交一航局一公司第六項目部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截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