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營口故事”)難忘我爺爺
我的爺爺離開我整整三十九年了,但他留在我心目中的良好形像,人格魅力,以及他為人、處事的準則,將作為楷模永遠鐫刻在我心中,并始終鞭策著我的行動。
【一】錚錚鐵骨,堂堂男兒
常聽父輩講,爺爺出生在與孔子相鄰的山東省金鄉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里。他從小習武,性格剛烈、倔強,但十分仗義。因此,十里八村小有名氣。二十來歲時,一次被土匪綁票,要五十塊現大洋贖身,爺爺根本沒把土匪放在眼里,他托人告訴家里,一分不拿,一切有他一人頂著。當晚,爺爺乘土匪喝酒之機,突然用力掙斷繩索,還沒等土匪反應過來,爺爺已經飛身從二樓跳了下去,等土匪追出樓,爺爺已經無影無蹤,那天,爺爺毫發無損的逃回了家。
在村里,爺爺為人仗義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同村一個窮人家被一個富戶欺負,并出了人命無處伸冤。爺爺挺身而出打抱不平。為了幫助人家打官司,賣掉自家房子土地,最終,由于官官相護,官司沒打贏,弄得傾家蕩產。無奈,舉家逃荒到營口。先住在營口城郊的二道溝,后搬到營口西部五臺子。
那時,正是營口解放前夕,兵荒馬亂。國民黨部隊的頑固勢力垂死掙扎,不斷構筑工勢。因木料極缺,經常扒老百姓的房屋。一天,一下來了六個國民黨兵,一個領頭的狐假虎威的叫喊著要屋里人出來,說是要扒我們家房子。我爺爺聽后,怒火中燒,拎著紅纓槍一個箭步從屋里穿了出來,他威風凜凜怒視著國民黨兵說:“不要命的就來扒。”國名黨兵見來者不善,竟然灰溜溜的嚇退了。
那是解放軍解放營口的時候和國民黨交火當中,戰斗進行的十分激烈,這時,有兩個國民黨兵嚇得魂不守舍,慌亂中,藏在了我家的露天廁所里,爺爺發現后,手持一把鐵鍬,大喝一聲:“舉起手來,繳槍不殺”兩個國名黨兵乖乖的做了俘虜,爺爺用鐵鍬,把他們押到俘虜營,解放軍首長對爺爺的英雄行為給予了高度贊賞。
本來爺爺剛到營口時,曾工作在鹽灘,因看不慣工頭欺壓工人,他又站出來打抱不平,把工頭痛打了一頓,一向有著寧折不彎脾氣的爺爺,一氣之下,辭職回家開荒種地,因此,他到去世都沒有得到退休金,直到晚年,別人提到這件事時,他仍然覺得無怨無悔。
【二】以孝修身兒女情長
爺爺是個外剛內柔的人。對長輩他是百倍孝順。在逃荒時,我太爺因雙目失明,加上腿腳不便,爺爺硬是背著他走了一個多月,攜一家老小一路討飯終于來到了營口。此后,我太爺的洗涮、起居、喂飯,一切都由爺爺親自去做。只要有一口好吃的,都留給我太爺吃。我太爺70大壽時,爺爺在佛龕前,燒香許愿把自己的壽命過給我太爺五年。在爺爺的照顧之下,我太爺瘦弱多病的身體,竟奇跡般的活到87歲。
對待晚輩爺爺更是關愛有加。光營口這邊,他就有三個兒子,十個孫子,七個孫女。哪個都是他的心頭肉。即使在分家以后,每逢春節,一大家子聚在一起,爺爺傾其所有積蓄,親自下廚,那真稱得上美味佳肴,一家人歡歡喜喜過大年。到了初一一大早,爺爺給孫子輩的每人準備五毛錢壓歲錢,年年如此。那時我們心理感到真美呀!那時我們一群孩子像湊鬧一樣每天晚上一起大便,然后排成排一起找爺爺擦屁股,我記得很清楚,這個事盡管持續多少年,但從沒看到爺爺有不高興的時候,相反,卻看到他,經常用手捋著胡子哈哈大笑,笑得是那么燦爛。
爺爺雖然喜歡孩子,但從不溺愛孩子。不管誰,只要做錯了事,必然要接受他的一次教訓。他會趁你不注意,一把抓住你脖領,然后用他的鞋底照你屁股來兩鞋底,然后告訴你為啥打你。有時我父母打孩子打錯地方還得接受他的訓斥。他說,孩子只能打屁股,這樣打不壞,尤其腦袋不能打,那樣會把孩子打傻的。有時遇到腿快的沒打到,他絕不候補,而且遇有哪個吃飯時還不敢回來時,必須找回吃飯,否則他也一口飯不動。他的理論是,孩子知道錯了,目的就達到了。
隨著我們一天天長大,有的當兵,有的下鄉,不管是誰,臨行之前,他會親手為你包餃子,爺爺說是送行的餃子,圖個吉利。這時,他會鄭重的給你講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讓你有茅塞頓開的感覺。我享受的那次待遇時,恰好是最后一次,那年,爺爺整整八十歲。最讓人感動的是七三年年初。那時爺爺自感體力不支,這時,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想到怕兒孫們挖墓穴費力,必須死在冰凍之前。果然,他死于當年的十月初,那年爺爺八十二歲。
【三】寬厚處事仁義待鄰
我們家當年住在所在街道的一組一號。由于爺爺威信高,被大家推舉為一組組長。他是全街德高望重的老組長。他像照顧家一樣照顧鄰里。有的家孩子管不了,只要爺爺一到,馬上變得規規矩矩。有的小兩口鬧離婚,爺爺一調節,夫妻很快和好如初。有的鄰里打架,爺爺一到,矛盾很快就消除了。我爺爺種了一大片園子,每到菜收成的時候,爺爺就會挑著菜滿街去叫賣,但每次都不會忘記鄰居那幾家困難戶,就是再好賣的菜,也要留一些送給那些困難戶家。尤其是自然災害那幾年,爺爺的菜不知救了多少條人命啊!
后來,父親利用自己的技術特長,在家辦了一個織布作坊。剛剛見到一些效益,爺爺就開始想到了周圍的困難戶和好朋友,經常擺流水席,找他們到家里吃喝,后來人越聚越多,竟然把買賣吃黃了。
我家旁邊后搬來個鄰居,爺爺看他家挺困難,就送給他家一塊地。結果,這家人不但不感激,還經常拱地頭子。我們都想找他家理論理論,爺爺只是笑了笑說:“一塊地都給他了,還在乎他拱地頭子嗎。”爺爺一生,就是這樣的在為人處事。
七三年八月,爺爺走的時候,我下鄉不在家,聽說街坊鄰居全部都為爺爺自覺送行,鄰居們和家人一起落淚,場面十分感人。我想,爺爺應該在九泉之下瞑目了,爺爺生前沒給我們留下任何財產,但,他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是無價之寶。
“做人一定要正直,辦事一定要公正。”爺爺的話我一直銘記在心。
(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
供稿作者:李同雁,營口之窗特約撰稿人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截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