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營口故事”)兒時的記憶——西炮臺
作者 趙志祥
序言:營口西炮臺亦稱大炮臺、沒溝營炮臺,是全國沿海炮臺遺址保持原始風貌較好的一座。營口人都不止一次去過西炮臺,可你知道它的歷史詳情嗎?請看:
營口大炮臺(西炮臺)
位于渤海大街西端
遼河入??跂|岸
我小時候多次去過西炮臺
炮臺四周的圍墻布滿大小不一的凹陷
那是出于日久年深的風殘
墻上散布著許多彈洞
曾灌注當年鏖戰的硝煙
據老人們說 建炮臺的材料
是沙子 黃土 白灰 把小米粥往里摻
夯筑而成 所以十分牢固彌堅
圍墻外環繞著護臺壕溝
壕溝四周遍布蘆葦一片片
走進西炮臺圍墻里面
三座炮臺矗立在眼前
中間一個大炮臺
大鐵炮炮口指向海面
大炮臺兩側各有一個小炮臺
若干小鐵炮設在上面
站在炮臺圍墻上向西眺望
大海浩瀚 海鷗飛旋
不時可見點點漁帆
長大后 我較全面知曉了西炮臺
它始建于光緒八年(1882年)
清政府于光緒十年(1884年)
命左寶貴統帶練軍營駐防營口督修炮臺
他帶領士兵經過四個寒暑奮戰
竣工于光緒14年(1888年)
筑有三座方形炮臺
大炮臺位于中間
高6米 長寬各50余米
大炮臺東建有62米長的登臺坡道 10米寬
兩座小炮臺東 各有一條長24米的坡道4米寬
三座炮臺共置火炮52尊 壁壘森嚴
炮臺四周筑圍墻900余米 高2米
墻下有八處暗炮眼
圍墻內建營房200余間
圍墻外挖8至12米寬的護臺壕溝
在中日甲午戰爭中 為阻擊日軍進犯
清軍將領喬干臣率兵500
發炮還擊英勇奮戰
日軍不得逞 后由埠東偷潛
喬干臣退兵田莊臺
1895年初 炮臺被日軍強占
清光緒16年(1900年)
沙俄占領營口 把炮臺侵占
1948年11月2日 解放軍搶占西炮臺
迅速插入海岸
將國民黨軍海上退路切斷
把逃向海灘的殘軍全殲
新中國成立后 人民解放軍駐守炮臺
在主炮臺上把水泥瞭望樓筑建
把繳獲國民黨的4個鐵碉堡
安裝在炮臺里面
1987年 劉曉慶等人來西炮臺
《大清炮隊》電影 便在這里拍完
后來 在炮臺東面筑起城墻和三處營門
“西炮臺”三個大字書寫在主門上面
兩個旁門 分別書寫“奮威”“振武”
修復的兵營現為西炮臺歷史展館
西炮臺遺址為國家文物保護重點
當我站在西炮臺上
想到它的滄桑巨變
仿佛看到那炮火連天的浴血奮戰
聽到那刀光劍影中的聲聲吶喊
西炮臺啊 你見證過外敵入侵的恥辱
也見證了中國人民抗擊外夷的
英勇斗爭精神
譜寫出可歌可泣
光耀千秋的壯烈詩篇!
(以上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
供稿作者:趙志祥,營口之窗特約撰稿人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營口:獐子溝“獐子雖不在 故園猶名存”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