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營口故事”)兒時的記憶——我的二弟趙志林
作者 趙志祥
序言:如今,人們的生活富裕美滿。我二弟也活得溫馨幸福、自在悠閑,可就是過于節儉,究其原因自有根源。
我小時候 常和小兩歲的二弟去拾柴
我們拿著繩子 鐮刀
帶上玉米餅子揣在衣兜里面
我們常去拾柴的地方在西炮臺北邊
我們不去割大片的蘆葦
那里有造紙廠派專人看管
我們只割一些紅茅公(近似于蘆葦)
或把倒伏在地的零星蘆葦割斷
還把半埋在雪里的蘆葦扒出來
也割了一些零零散散的葦桿
當我們拾完柴要走的時候
一個看葦塘的人沒收了我們的繩子和鐮刀
說我們割了蘆葦 不容我們分辯
我和二弟悻悻地回到家里
過了兩天 我讓二弟去討要繩子鐮刀
看葦塘的人常在西炮臺一所小屋里面
那時我膽子較小 不敢出面
二弟毫不猶豫去了西炮臺
要回了繩子鐮刀 沒用多長時間
當時我對二弟真是刮目相看
我們小時候沒啥可玩的
除了彈流蛋就是搧洋片
沒有更好玩的能換個“鮮”
二弟卻有個“絕招兒”
我家那趟青磚房東山墻很高
由于風吹雨淋多年
墻上現出淺淺的些許的凹陷
我二弟經常手扒腳蹬
左夠右攀 猴子一般
很快就抓到墻山上沿 順勢往上一竄
一下子就上了房頂
向四外瞭望 眼界大展
我也很想上去 可試了幾次
都不敢往上登攀
我二弟的右手多出一個手指
緊靠大拇指右邊
即人們所說的“六指兒”
不少同學常拿他的“六指兒”耍笑調侃
他竟然不顧流血 疼痛
非要去醫院把“六指兒”鋸斷
那時 我家上頓下頓吃玉米面餅子咸菜頭
吃玉米面窩頭蘸蝦糠也是家常便飯
有時實在太饞
就舀一勺豬大油 拌高糧米飯
家里窮得沒有余錢
媽媽就去找李爺李奶貸印子錢(高利貸)
媽媽用高利息貸了錢
帶我二弟去醫院將“六指兒”鋸斷
二弟竟然不害怕 斗大個膽
真是一條少年硬漢
我二弟現已近耄耋之年
兒女 兒媳 姑爺都十分孝順
每周都去給老人做高檔菜飯
一大家子快快樂樂 團團圓圓
我二弟吃得好 喝得好 住得好
小酒時常不離唇邊
手頭也不乏一些存款
身板蠻硬朗 每天去公園遛彎
真可謂悠閑 巸養天年
二弟就是過于節儉
天黑盡量晚開燈 以免費電
盡量少用水 免得多花水錢
剩飯剩菜 有時連吃幾天
兒女 兒媳 姑爺及親屬多次相勸
可就是過度節儉不肯改變
因他心中總是裝著
過去日子的苦澀艱難
二弟呀 可別再過于節儉
少年時吃苦 成年時養家不易
可別再辜負了有限的晚年
如今生活幸福勝密甜
真沒有必要再省錢積攢……
(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
供稿作者:趙志祥,營口之窗特約撰稿人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更多信息,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營網天下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上一篇:哎,真煩(小小說)——李同雁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