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生活隨筆”)慈母碑前淚作雨
文/李同雁
又逢清明時節,龍鳳山墓地前來掃墓的人絡繹不絕。一條上山的路不斷向高處延伸,那道路兩旁將謝的桃紅依然殘留著遲暮的光艷。一片片綠草,早已鉆出那久凍復蘇的泥土,隱約可見,綠草中夾雜著不知名的花兒,紅的、藍的、白的、紫的,星星點點,給這單調的綠色增加了幾分秀色。給人們壓抑沉重的心些許帶來一些慰藉。偏偏有幾只鳥,不知躲在哪里,叫得緩緩的卻有些凄涼。再向上走,那蒼松翠柏之中,便是我母親的長眠之地,她85年去世,距今已有26個年頭了。這刻骨銘心的26年,哪一天不揪著兒女的心啊!
此刻,無限的悲哀一下涌上心頭,我無法抗拒的撲在母親的碑前,用嘶啞的聲音哭喊著:“母親!兒子來看你了……”頓時淚如雨下。一時間,我的喉嚨像塞進了什么,聲音哽咽,我只是默默地擦著墓碑,想以此彌補兒子未盡的孝道。天亦有情,突然下起了小雨,此刻,我的淚水和雨水交織在一起,任憑流淌,冥冥之中,母親那瘦小而堅強的身影浮現在眼前……
聽父親講,母親是個勤勞善良樸實的女性,小時家境很窮,13歲就嫁過來做童養媳。那時,她瘦弱的身軀就承擔一家十幾口人的洗衣做飯。母親從小就心靈手巧,再加上老實憨厚,因此深受老人喜愛。到了60年代初,全家人口已增加到20多口,又加上鬧糧荒,這生活很難維持。因此,爺爺決意分家單過。那時,我家只分到一個破木箱,一口缸,5斤玉米面,連鍋、碗、瓢、盆都沒分全。真是名符其實的白手起家。
從此,母親挑起了我們的8口之家。那時家里僅靠父親70多元錢維持生活。生活中處處都要花錢,因此我家生活十分拮據,尤其吃糧有很大缺口。那時,周圍鄰居已發生餓死人的事。面對壓力和困難,母親毫不氣餒,積極的想辦法。她決定帶著我們家大一些的孩子開荒種地。她每天除了忙著繁重的家務,早晚還要帶頭開荒,那些日子,母親變黑了也更瘦了,她兩只手先是磨成水泡,又變成血泡,最后是滿手的老繭。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母親帶領我們開出了一畝多地。每年種些高粱蔬菜等,現在看來,那真是救命的地呀!那時,周圍餓死很多人,我們家7個孩子個個健康。
我記得,那時根本沒錢買煤,所以,取暖、做飯,完全靠打柴。每到秋季,便是打柴的季節。那時的情景我至今還記得。每次,母親穿著對襟發白的藍布衫,頭上扎著灰色三角圍巾,腰上扎個白圍裙,剛剛40幾歲的人,皺紋已無情地爬上了她的眼角,兩鬢已見冰霜。那時,我們也知道心疼母親,但每次勸她別累著時,她只是一笑說:“累不壞呀!”說完,扛起一百多斤的柴禾,腳下的路全是泥水路,母親一呲一滑的,經常是一口氣扛到家。雖說已是秋天,天氣很涼,但母親卻渾汗如雨。就這樣,當柴垛堆的像小山一樣,這一冬燒柴有了著落時,母親才終于露出了笑臉。
為了填補家用,盡管母親的擔子已到了極限,但她還執意養了20多只雞、鴨。這無疑是給自己又增加了負擔。因此,她白天要給雞、鴨挖野菜,到了晚上又要剁碎,一忙就到了10點多,這時,她才松一口氣,抽上幾口家種的旱煙,然后走進屋看看那一排小腦瓜,再給我們蓋好被子,那一刻,母親從心里升騰出一種莫大的希望,她覺得是多么的幸福啊!這,可能就是一個母親的力量所在吧。接著,她又要忙著給我們洗洗涮刷,等忙完了經常已是后半夜一兩點鐘了。這就是我母親永遠不變的作息時間表。
認識母親的人都說母親慈祥善良。我家7個孩子的生日她從來沒忘過,每當我們過生日,當你還在睡夢中,母親早已把煮好的4個紅皮雞蛋,一碗長壽面送到你枕頭邊。那冒著熱氣香噴噴味道至今還記得。每當我們頭疼腦熱時,母親便會放棄手里一切活,這時,她把她的大腿墊在你頭下,然后先給你按摩腦袋,再給你腦袋擠出兩排紅點點,說是去毒火的。然后給你沖一碗姜湯喝下,大被一蒙,等汗出透了,一下覺得病好了許多,接著,母親會給我們攤一個大大的雞蛋餅,說是增加營養的。那時不知為什么,得了病沒覺得痛苦倒覺得很幸福的。如今,這種感覺一去不復返了。
母親對兒女百般愛護對自己卻十分刻薄。一次家里偶爾吃魚,我發現母親躲在灶臺后吃,我好奇的走過去,母親用手擋住碗,我用力扒開母親的手,見母親碗里只有魚刺魚頭,根本沒有魚肉,我剛要說,母親擺擺手示意我不要聲張,她深情的說:“你們小,還在長身體需要營養,我這么大歲數了對付一口就行了。”母親是個感情不外露的人,隨著我們一個個長大,有的下鄉,有的當兵,每次,她一邊給我們打理行裝,一邊默默的流淚。當送我們時我們走的瞬間,她總是轉過身去,那是在偷偷的流淚。
待我們走遠時,她才轉過身來,一直擺著手久久不肯離去,她是一個也不舍得呀。我料定此時,母親的心一直在流著血呀!
一次,母親突然發現大哥經常干咳,這下急壞了母親,她領著哥哥四處尋醫問藥,經醫生指點說這種病屬于傷力,目前沒有什么好方法治療。然后醫生介紹個偏方:每天一個綠皮鴨蛋,加紅糖沖服。接連一百天。從來不舍得吃一個鴨蛋的母親,這時異常的慷慨,一連一百天,每天母親把沖好的鴨蛋送到哥哥床前。也許是母愛感動了上帝,哥哥的病奇跡般的好了。母親的善良還表現在對待別人上。周圍的鄰居,不論哪一家都吃到過母親送的菜。哪家有困難,她都盡力幫助。鄰居有一家生活十分困難,經常揭不開鍋,母親心細,每當做飯時發現那家煙囪不冒煙時,母親就自言自語的說:“這又要挨餓了。”說這話時,母親的眼里時常噙著淚水呀!這時,母親寧愿自己家鍋里少添一把米,也要去接濟他們。
讓人不解的是,上蒼為何競對這樣善良的人如此不公!83年。那是陰霾籠罩的日子,母親突然被查出患有喉癌,這如晴天霹靂,幾乎讓全家人崩潰。一個受了一輩子苦還沒享一天福,剛剛活到61歲的善良母親就這樣要離我們而去,一切都來得突然,接連幾天,兒女們以淚洗面。悲痛之余,兩個哥哥冷靜下來說:“現在最要緊的是看病,想盡一切辦法救治母親。”大家如夢初醒,很快,各自傾其所有積蓄,誰都毫無怨言。母親被送到了比較權威的陸軍總院進行治療。經過三次手術,一直沒有很好療效,而且母親的病一直加重。身體消瘦,體重已降到50多斤。到了后期,癌癥帶來的疼痛已到了極限,但母親從不在兒女面前表現出痛苦的樣子,唯恐怕我們為她傷心。那時,母親疼痛時常伴有昏迷,即使這樣,她還一直惦記著大女兒身體不好,小兒子還沒成家,他想這想那,心里唯獨沒想到自己呀!
一天,母親突然精神變得好些,提出要吃“大頭寶”魚,這可是母親一生唯一為自己提出的要求啊!那時食品相當匱乏,加上又不是季節,我幾經周折,終于買回了母親想吃的“大頭寶”魚,我親手給母親做好端到母親床前,她接連吃了幾條連連說好吃。其實,大家很明白,喉癌到了晚期,吞咽已經是十分困難,母親是故意做給我們看的。這就是我的母親,一個樸實無私的母親。
85年的初春,母親終于走完了她艱難的63年人生,離開了她永遠難以割舍的兒女、親人、鄰居。出殯那天,整個院里擠滿了人,好多鄰居都自發地送母親最后一程。這時,從人群中擠過一個老人,她是母親生前親如姐妹的鄰居石大娘,她是拖著病體來送母親的,她哭喊著:“這么好的人咋說走就走了呢?”那聲音讓人心顫那!大孫子剛剛念小學二年,母親生前最疼他,此時,他把一肚子話埋在心里,含著眼淚躲在墻角,用刀七扭八歪的刻著一行字“奶奶,一路走好!”二孫子,奶奶生前一直帶著他,他拉著媽媽的衣角大聲哭喊著:“我要奶奶……!!”那悲痛的情景讓母親也不知所措,只是一個勁的陪著孩子哭。啟靈了,整個院子哭聲一片,這哭聲有兒女,有親屬,也就鄰居……這情景,真是讓人肝腸欲斷啊!
雨水終于打斷了我的思緒。此時那蒼松翠柏顯得更加翠綠了,雨滴掛在草葉上重復而深情地滑落著。我指著剛剛擺好的供品聲音哽咽的說:“媽媽,這魚又大又鮮,你盡管吃,你再也不用躲著我們吃魚刺了。”我再也說不下去了,只是靜靜的在等待,多么希望母親真的能吃一口啊!
突然,腦際閃出一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此刻,更加痛心疾首。雨,依然下著,我凝視著墓碑,無限的悲傷又涌上心頭,依然淚如雨下……
(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
供稿作者:李同雁,營口之窗特約撰稿人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上一篇:我的媽媽——高飛
下一篇:宅家隨筆——寫在被封了二十多天的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