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網(我要分享“營口故事”)《黃驃馬》
作者:葉靜波
五十年前,遼南蓮花山腳下的一個貧窮的生產隊花了1000元買了一匹雌性黃膘馬,與原有的一匹栗色的雄馬和一頭灰色的雄驢為伍,組建了一掛大馬車。
貧窮的生產隊能擁有一掛大馬車,那可是一件給生產隊提氣的事兒。
這匹雌性黃驃馬的身價是雄性栗色馬的一倍。通體金緞子般的毛色,四蹄周正,脖頸高揚,兩只烏黑的大眼晴警惕地東瞅西看,兩只耳朵隨著外界的嘈雜聲而活動著,不時地四蹄騰挪踏步,打著響鼻兒……
全屯子的人們幾乎都來欣賞這匹雌性黃膘馬,男人們品評著,女人、小孩兒們圍觀著,大家都說這是好匹,1000元,值!
每天早上,生產隊的男、女勞動力們都去馬圈等待隊長分活派工。 也就這個時段兒趕馬車的春生要套車(將馬套系在馬車中)。
由于雌性黃驃馬的到來,立刻引起栗色雄馬和灰色雄驢的不安份,性侵和猥褻黃驃馬的戲就此開演,黃驃馬卻像個真貞烈女,以暴制淫,毫不腿軟,直踢那兩個不知羞恥的異性同類連連后退,樣子極其狼狽……真個‘有情反被無情惱。’
翌年春,黃驃馬春心萌動,不再拒絕它討厭了大半年的栗色的馬和灰色的驢。春生豈敢怠慢?自始他日夜堅守,細心觀察。在最恰當的時段,隊長和春生將黃驃馬牽到了十里開外的馬種站與棗紅駿馬成婚。
自始,黃驃馬再度討厭它的兩個異性同類,恪守婦道。任由栗色的雄馬和灰色雄驢百般殷勤,千番獻媚,黃驃馬都置之不睬,守身如玉。
又是一年青草綠,黃驃馬產駒兒啦。 也是一個騍馬。這小姑娘出了母體就會站,一雙烏藍的大眼晴,楞楞地觀察著嶄新的世界,是乎什么都不在乎。
這匹小騍馬長的與其母極其相似,只不過渾身棗紅。隊長和春生說: 這小閨女長的像它爹……
小馬駒的降生,是生產隊的大事兒,也是全屯人的福音。人們都說: 這小騍馬長大后,能值1200元。有的說: 不止,那種站的馬種值5000元呢……
不幸發生了。 小紅馬出生不到三個月,被火車撞死了。
人們聞訊后,紛紛地跑到出事的地點圍觀著,嘆息著。女人們傷心落淚,男人們臉色陰沉。隊長抹著眼角的老淚,把春生罵個狗淚噴頭。 春生失聲慟哭,如喪子女……
此時的黃驃馬雖未見到其女被撞死的埸面,卻靈異地朝事發地長嘶不止,又似喚子,又似悲鳴,四蹄不停地刨著地,鼻子‘突兒、突兒’地打著響鼻兒,兩只烏黑的大眼睛瞪得圓圓的,尾巴左右地甩著,甩著。那神情,那悲鳴,那傷女之痛,令人不忍看,不忍聽……
據說春生說,約一年時光兒,他每次馭車經過小紅馬駒遇難地兒,那黃膘馬都會頭朝事發地點長嘶,其聲是凄歷的,令人心碎。
五十年的往事如昨,那年屯里45歲的人都已謝世,包括隊長。春生,已年逾90。那個黃驃馬的故事卻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一一葉靜波
作者簡介:
葉靜波先生出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遼寧營口人。上山下鄉當知青整整五年,后在國企工作十八年,又從事紀檢工作二十一年。追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生活態度。堅守善良,正直,熱情的做人原則和底線。
現已退休,熱心從事社會公益事業!
評語:
葉靜波老師寫文章向來另辟蹊徑,獨樹一幟。這篇反映知青生活的回憶錄式的文章《黃驃馬》,絕口不提知青生活當年如何如何地苦,比如:炕很涼,菜是湯,飯是夾生,針線活,要女知青幫。這樣的知青生活場景已被寫濫。
而葉靜波老師卻換了一個角度,寫了一匹母馬的強烈的母愛。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農村的生活面貌。現在,許多城里的年青人連馬都沒見過,更不用說馬的性格和馬的繁殖方式。
總之,文學不一定非得專門揭露社會陰暗面,文學應該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人們的喜怒哀樂,風土人情,風俗習慣。
但,把馬給寫活了,如栩栩如生,欲躍出屏幕,亦是值得一讀的好文章。
——主審
供稿作者:葉靜波 (知青)
本期主審:王柏柱(知青,特約主持人)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更多信息,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營網天下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