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生活隨筆”)夕陽下的輪椅
徐慶生
在沙河口區富民廣場上,在附近的御園小區里,在臨近的小市場中,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位銀髯拂胸的老人推著一位年紀更大的老太太在夕陽下徜徉。老太太時而走下輪椅,拄著拐杖在廣場上行走,時而到健身器材上簡單活動,銀髯老人緊隨在她身旁。老太太的步履雖不算輕盈,但也不算蹣跚。她還時而停下逗逗周圍的小孩兒。老太太走路的樣子和逗孩子的神態,常常引起周邊人的關注,儼然成了廣場上和小區內的一道靚麗的風景。
圖 1 老母親在小區做運動
這,就是我每天推著母親到廣場和小區"放風"的場景。我是一名營口機關退休干部,以前老母親和我一起在營口居住,我們住的是步梯六樓,母親年齡越來越大,爬樓困難。大妹妹為了方便母親出行,就把母親接到大連。雖說大連是十五樓,但有電梯,上下樓都很方便。我退休后及時專程來大連照顧母親,多年來一直和母親生活在一起。
圖 2 我推著母親
每天帶著母親外出"放風"是我的必修課,除風霜雨雪天之外,我們每天都要出去。有時我們的隊伍會擴大,這就是兩個妹妹和妹夫的加入,特別是大妹夫還牽著一條太極寵物犬。當我們這支隊伍"浩浩蕩蕩"出動時,周圍的人都議論說這老太太真有福。母親此時也十分愜意,高興地說:“我比領導還領導哇”。
圖 3 全家人帶母親出來郊游
母親在家的時候,常常倚著窗子向外觀看。因為是十五樓,視野比較寬廣。特別是這里離飛機場很近,可以看到起落的飛機。母親喜歡花和魚,我和妹妹就常常買來花和魚供她觀賞。所以我們經常調侃說:媽媽天天“飛花令”。養魚我沒有經驗,買了一茬又一茬。現在為小魚缸里加了氧,看小魚活蹦亂跳的,母親格外高興。
談起"孝道”,可不是那么簡單,有人說給老人給吃飽穿暖喝足就可以了,但遠不止于此。就拿我母親來說,她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快一個世紀了,她的想法,生活習慣,不僅和現在年青人不一樣,就是和我們這些相對她年輕的人也不一樣。由于年老失聰,小聲說話她根本聽不見,大聲說她又常常認為是和她喊。對于一些生活上的瑣事,母親經常有她自己的看法,我們也盡量聽她的。對于實在不可行的,我們大處順,小處調,這種"陽奉陰違"使母親覺得很有尊嚴。順字當頭,孝也就在其中了。
母親有退休金,她的錢東一處西一處的藏,有時也記不住。看到我們買菜、買糧,母親也拿錢來獎勵,有一種主家的感覺,這一點使她覺得有了尊嚴。
母親身體好,得益于她一生未脫離過勞動。她生長在普通的家庭里,從小撿煤渣,什么家務活都干。結婚后由于父親在外地,家務主要由母親操持。后來父親較早地去世了,當時只有我做了工,恢復高考時又去上了大學。后來妹妹們也順利地考上了大學,母親含辛茹苦地獨自把我們三個兒女供成大學生。
圖 4 老母親過生日手捧鮮花
母親年近百歲了,我剝奪了她做飯的權力。但她似乎不放心,總是囑咐這囑咐那。一旦家里誰過生日,總是母親給搟長壽面。她自己的生日,也不例外。
說起過生日,母親今年的生日過得格外開心。她的生日是陰歷九月初三,距重陽節只有一周。早上一如既往地煮了一鍋雞蛋,主要是讓晚輩們沾沾喜氣。母親依舊手搟面條,我和她津津有味地吃完。中午我們破例到飯店就餐。除了我們兄妹外,我的堂姐一家,表妹一家也都到了。特別是今年,小妹得個外孫女。剛剛六個月的小寶寶非常可愛,母親抱著舍不得松手,外甥女直喊:“姥姥和我搶孩子”,逗得大家哄堂大笑。著名書畫家朋友還給母親寫了一幅大“壽”字和賀聯,在“壽”字下全家人一起合影,其樂融融。
圖 5 老母親親自搟生日面條
重陽節來到了,為了紀念這個敬老的節日,我寫了這篇小文。隨著冬季即將到來,為避風寒,我可能不會每天都帶母親出去了,但“孝道”這一傳統美德還會繼續發揚光大,歷久彌新!
銀髯飄灑拂前胸,車上高堂露笑容。
滾滾雙輪經歲月,孝心輝映晚霞紅。
2023年10月
供稿作者:徐慶生,營口之窗特約撰稿人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更多信息,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營網天下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上一篇:重九后山行——徐慶生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