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自發意識到定勢思維
習慣成自然,這個是句老話,但是卻蘊含著很多無法解釋的現象。我們每天都在做一些天天重復的事情,連做的時間和地點都一樣。我們以為這個是我們每天經過深思熟慮的選擇之后的結果,其實不然,這個只是我們養成的一種習慣而已,然后由大腦的定勢思維來指揮你的行動。
在查爾斯.都希格《習慣的力量》中我有幸見識到了習慣的強大與脆弱。在人的日常活動中,有40%的活動是習慣產生的定向活動。習慣不是我們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而是我們一段時間的抉擇,即使我們不再思考,大腦也會將這種定勢思維傳達給我們的身體。在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決策和思考之后,由于我們大腦的反復記憶和思考,這個習慣性的走向就像是一個已經確定的閉合回路,只要有刺激點,那么大腦就會進入省電模式,不再參與這個從頭到尾的抉擇過程。即使沒有了思考和抉擇,習慣性的身體支配將依然繼續。除非你刻意的對抗這種支配,或者意識到新的支配意愿。不然,一旦習慣養成,就會形成一種定勢思維,那么它將是堅不可摧的。同時,習慣也可以是很脆弱的,經過長時間的有意識更改和破壞,習慣就會被改變,就像把閉合回路切斷,然后用其他的線接成另外一個回路,那么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新的習慣。這種有意識的更改和破壞就是自發意識,我們的自發意識改造習慣,然后就形成了習慣性的定勢思維。
既然習慣能夠被更改,那么我們為何不利用這一點呢?改造我們那些不好的習慣,形成一種新的習慣。當我們明白其中的道理之后,將自發意識更改到定勢思維的這個過程好像顯得并不是那么的蒼白無力。我們首先得理解到,習慣不能夠被消除,卻能夠被替代。那么我們掌握好了習慣回路之后,學習觀察生活中的暗示與獎勵,這樣我們的自發意識轉變到定勢思維就有了明確的方向和指導性。
這個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尤其如此。我們可以先激發員工的自發意識,先不管是不是員工的意愿,然后在工作中給出一些暗示和獎勵,那么員工將會形成一種定勢思維,就算后期時不時的沒有了暗示與獎勵,員工也會習慣性的完成起初的自發意識。這種定勢思維,用于企業的一些日常行為和規范當中是最合適不過了。在日常的行為和規范當中,我們的領導層,如果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案,激發員工的自發意識,在自發意識向定勢思維的轉變過程中給予輕微的暗示和獎勵,那么一段時間后就會形成這種定勢思維,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習慣。一旦這種習慣養成,那么我們的日常生活將不由自主的向日常行為規范靠近。因為習慣成自然,當我們的日常生活都變成了一種自然,那么就基本很難改變了。
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群體,一旦我們掌握好了習慣的性質,利用好了習慣的力量,那么好處可想而知。由自發到定勢,這就像是將各處流向的水流慢慢匯集成為一條渠流,一旦方向確定,那么它就會不停的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