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堯火考”,這是營口一商家的招牌。剛學字的兒童指著招牌問家長,家長也不解其意,就說,可能是日文或南韓文······
把燒烤二字拆成四字,明明就是濫用詞語,源于諧音猜意廣告。筆者還發現“騎樂無窮(摩托車廣告)”“一明驚人(眼病治療儀廣告)”“咳不容緩(止咳露廣告)”等等廣告用語,商家亂用詞語的現象屢見不鮮,我們并非完全否認廣告諧音用語,好的諧音用語可以借鑒,但招牌隨意竄改詞語或諧音造詞很容易誤導一些正在識字的兒童,產生不良影響。
規范、標準的招牌是街頭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方式之一。筆者認為,相關部門在審核時就應該做好“把關人”的角色,從源頭杜絕類似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