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一事一議”)營口遼河老街:九座人物雕塑瀏覽記
作者:王學東
從營口市遼河老街東門進入,西行200多米,有一座青磚砌筑的詩詞碑 ,在這座碑的前面,東西排列著真人大小的人物雕塑九座。其中表現商販(賣菜、賣水果)的2座,在老街現場制作現場售賣食品的攤販(缸爐火勺、糖炒栗子、烤地瓜)的3座,從事服務行業的(喇叭匠、剃頭匠、磨刀匠)的3座,街頭的食客雕塑1座。從他們的服裝來看,大約是在舊時代冬春之際。這些雕像的表情和動作各有不同,但是栩栩如生,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在這里拍照留念。筆者從中也不禁聯想營口老街當年的商貿興隆的繁榮景象,佩服這些雕塑的設計者們,把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的形象立于百年老港的街頭使游客領略歷史的滄桑。如今,雕塑里面的有些行當依然存在,卻是今非昔比了。經營的產品和方式有了巨大的改變,舊時被稱為下九流的服務行業現在受到人們的尊重。從過去的剃頭匠到現在的美發師造型師,從過去的商販的延街叫賣到現在的專業店連鎖店,從過去的口口相傳到現在的網絡推銷代貨,表明時代發展是何等迅速。曾經司空見慣的這些雕塑和同一條街上的上百個商鋪商亭的強烈反差使游人好像看到了一幅宏大的民生畫卷,筆者無論怎樣試圖用詩詞加以描述,也總是感到力不從心。
賣菜女
提籃小賣送南瓜,
論個收錢請選嘛?
年少初嘗生計苦,
鄰街有女早幫家。
如夢令.磨刀匠
磨剪和刀廚器,真假誰知底細。手上見功夫,切割驗其佳技。鋒利,鋒利,街巷口碑傳遞。
清平樂.缸爐火勺
泥涂缸表,
火候燃燒好。
把餅上煎連下烤,
熟出味香飄渺。
舊用此法嫌粗,
衛生舉措全無。
面對紅塵召喚,
請嘗內軟皮酥。
卜算子.喇叭匠
白事奏悲哀,紅事鳴歡笑。鼻息依人生活謀,辛苦誰知道。
今日響宏音,樂隊名聲躁。鼓舞群情奮進心,引領前程傲。
剃頭匠
何謂高明匠剃頭,
養家糊口度春秋。
而今美發盈財利,
豈是低層下九流。
水果小販
非是經商好自夸,
果甜品蜜起柔沙。
剩余價減隨心選,
再買還來送到家。
糖炒栗子
起源之地府開封,
糖炒沙烹味道濃。
滿口香甜增食欲,
產銷兩旺一條龍。
老街食客
先賢省外遷來此,
依戀江湖海灌渠。
食以惟天曾最愛,
高粱米飯就咸魚。
烤地瓜
木炭燃燒起,
民風自古揚。
飲毛餐熱血,
觀火化寒霜。
紅薯雖言俗,
蒼生但視良。
你饞麻辣燙,
我嗅地瓜香。
供稿作者:王學東,營口之窗特約撰稿人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更多信息,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營網天下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