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白發浪潮的呼喚
——營口養老信息平臺愛心筑夢
樺楠
全社會啟動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抓什么?怎樣回應白發浪潮的呼喚?營口市養老信息平臺愛心筑夢的系列工程,是潤物細無聲的春雨,讓老年人的心田綻放希望之花,在愛心筑夢的世界,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老有所依
幾年來,營口市養老和社區基本公共服務信息平臺(以下簡稱平臺)為低保老人過生日已超千次,其中有4名百歲壽星。平臺把黨的溫暖送到老人心中。
去年12月3日,百歲低保老人孫麗修的家充滿節日氣氛,原來祝壽團的工作人員,攜帶預定的鮮花、生日蛋糕和雞蛋、掛面等,來到百歲低保老人孫麗修家,為她祝壽。身披“百歲壽星”綬帶、頭戴生日帽的孫麗修老人精神矍鑠,充滿感激地說:“謝謝,謝謝家人和來賓!
這類暖心的事不勝枚舉。去年從臘月十六至二十七,適逢6名老軍干過生日,平臺祝壽團人員先后為他們慶生日、送祝福。臘月二十六,平臺馬亞江主任帶領工作人員,冒著嚴寒,帶著大米、掛面等年貨,看望居住在大遼河北岸平房里的7名困難老人,老人們激動地流下了熱淚:“還是共產黨好哇!
平臺的馬主任就如何界定哪些老年人為失能老人時說:我們在居家養老服務中,主要參照民政部特困人員認定辦法的規定,按照簡便易行的原則,針對自主吃飯、自主穿衣、自主上下床、自主如廁、室內自主行走、自主洗澡等6項指標,來評定老年人的失能狀況。
多年來,這類老人都在平臺工作人員的呵護下幸福地生活。
老有所學
“百合圖”、“月月紅”、“桃李圖”、“百財圖”……,一幅幅油畫讓人為之駐足觀賞。
這是營口市養老和社區基本公共服務信息平臺(以下簡稱平臺)8號畫室油畫班19名學員零基礎學油畫的佳作,平均年齡約66歲。
四個月來,不僅有資深的張老師精心的指導,更有學員們克服困難、潛心學習的不懈努力。有的學員家住在立交橋附近,乘坐公交車需要倒車,才能到達學習地點;有的學員每天都堅持來到畫室自習練畫,中午在平臺的“百姓食堂”就餐,一畫就是一天。目前,學員們均已初步入門。斑駁的油畫風格各異,凝集老年人的憧憬與愜意。
在“眾人油畫班”的聯歡會上,師生共敘圓了畫家夢的體會,展望前景時:不僅充滿幸福感,還點燃了活好自己的激情。
老有所樂
為老人拓展更廣泛的生活空間,是老有所樂的主題思路。繼2016年老年電子信息技術學習班開辦以來,來自紅運社區的21名熱衷學手機的老年人,冒著嚴寒,興致勃勃地參加了學習。
平臺聘請了資深的張老師和平臺的閻老師共同為指導,每周五上午,采取集中時間學理論和現場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法,使學員們的手機應用技術迅速得到提升。79歲的儲爺爺,過去只用手機打打電話,現在學會了使用微信,還得到孩子的支持,在家里安裝了網線。他覺得生活更加有情趣了。許多老年學員們在群里互相展示著自己的美文相冊作品,他們高興地說:“可有成就感了!”
據統計,平臺在為老年人提供優質高效的居家養老服務的同時,積極開展各項社區服務。他們先后開辦了書法、詩詞、朗誦、電子琴、電子信息技術(電腦應用班、手機應用班)、太極拳、美術、(水粉畫班、油畫班、工筆畫班)、家庭保健等8大類,12個班型的老年研究會或學習班,為社區提供了無償、便捷、益智、可操作的服務。
營口市民政局副局長陸文生如是說:我們把老年人普遍關心、關注的晚年后顧之憂問題,作為著力解決的服務重點,決策落實早,項目營運快,服務精準,群眾滿意。下一步我們要在居家養老服務中,不斷鞏固、創新、發展,為實現沒有圍墻的養老服務專業化、信息化、智能化,打造營口特色品牌。
營口在回應白發浪潮的呼喚時,用愛心筑夢,和諧的春風拂凈了老一代的愁云;春雨,綠透了老一代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