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營口專訪”)李理:擇高處立 向寬處行
“‘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看問題要高瞻遠矚,做人要低調務實,做事要留有余地,這是我為人處事追求的方向。”
——李理
出生書香世家,歷經“文革”爆發、“上山下鄉”,擠過恢復后全國高考的獨木橋,參與過改革開放,見證了香港回歸祖國,親歷過全球金融危機、2003年非典等等,這些都是烙印在香港知青聯常務副會長——李理先生身上的歷史印記。過往六十多年的時間沉淀,令他看問題高瞻遠矚、想事情深思熟慮。他深有感觸地說:香港國安法是香港的“定海神針”,是恢復香港社會穩定、長治久安的基石,希望廣大愛國愛港者攜手同心,把握好“十四五”規劃等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共同守護好“東方明珠”。
香港國安法,是香港的“定海神針”
2020年6月30日,香港特區政府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在當日刊憲,并于晚上11時正式生效。立法的目的,是要切實防范、制止和懲治任何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恐怖活動、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
在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紀念日前夕,香港國安法獲得通過并頒布實施,令許多市民倍感欣慰,倍受鼓舞,大家紛紛表示,這是期待已久,眾望所歸的做法,相信會讓香港歷史從此翻開全新的一頁。
身在香港,歷經了2019年因“修例風波”所帶來的社會動蕩,李理先生由衷地感嘆道:“香港國安法是香港的‘定海神針’。”
回顧過往不堪回首的一幕幕,李理先生胸中的憤怒難平:“大家都無法忘記,在‘黑暴’肆虐香港的時候,不法分子打砸燒中聯辦、銀行、商鋪、地鐵等,燒毀國旗、玷污國徽,甚至群毆與他們持不同意見的人……這些做法不只是過分,而是以身示法,挑戰底線!”
他進一步說道:“如果沒有國安法的出臺,香港這顆‘東方明珠’就要被毀于一旦,難道非要把我們的家園弄得千瘡百孔嗎?”
事實上,當“黑暴”最猖獗的時候,社會失序,法治被破壞,讓公眾憂慮的“警察捉人、法官放人”的情況時有上演,令到“秉公執法、有法可依”成為了市民的強烈希望。在這嚴峻的情況下,香港國安法及時出臺,堵塞了維護國家安全的制度漏洞,令警隊執法有法可依,使社會重回安寧,香港市民的生命財產和自由權利得到保障。
在香港社會上,一些人覺得國安法的出臺事發突然,也有人認為這勢在必行,成熟理智的李理先生更愿意在歷史溯源中找尋答案。
李理先生談及,國安法的出臺要從英國撒切爾夫人1982年赴華與鄧小平同志在人民大會堂的會談開始說起:“當時,面對‘鐵娘子’的強勢主張,鄧小平同志寸步不讓,明確肯定了: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并共同起草了香港基本法。基本法作為香港的根本大法,其中第23條內容全文如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禁止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政治活動,禁止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系。’但是,2002年至2003年期間,在實踐23條并開始立法的過程中在香港引起了巨大爭議,最終立法程序終止。而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有國家安全方面的法律,西方國家更是立有嚴密的國安法,痛心的是,香港遲遲無法完成23條立法,一些人故意在立法會上‘拉布’,甚至發動非法‘占中’等惡劣事件,引發社會動亂,對香港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在事情的來龍去脈中,李理先生簡明扼要地向社會大眾厘清了“香港國安法”出臺的必要性、緊迫性和價值意義,并在親身體會國安法出臺后的安寧與穩定后,贊嘆國安法是香港的“定海神針”。
切實與國家融合,助推香港大發展
眾所周知,香港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和問題復雜多樣,而國安法的實施無疑是一個良好開端,支持香港更好地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同時,在社會回歸安寧之后,如何解決存在已久的社會問題和關注未來發展,將是重中之重。
在這方面,擔任香港知青聯常務副會長、香港東北人聯誼會副會長等職務的李理先生,時刻注重發出自己的聲音,積極發揮自己作為一名社團領袖的正向作用。
李理先生認為,社會上一些人因學識和見識受限,思想容易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引入歧路,因而他希望社會上能出現更多正面的引領,幫助廣大市民清晰地認識香港,認識國家,認清世界復雜的局勢。
特別是在年輕人教育問題上,他認為不可急功近利,在相關的改革上,既要注重保持香港教育獨立研究等學術氛圍,又要促使愛國教育、法治教育與知識教育并進,矯正歪曲的歷史觀、歪曲的是非觀,普及正確的國家民族歷史觀,對年輕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點。
2021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尤其是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令世界矚目,李理先生強調:“事物的好與壞,是通過比較出來的。在世界上,我們無需強調我們國家制度的優越,但毫無疑問的是,我們國家的路是走對了,也成功了,而且是越來越往高處走,現在已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這樣的成績是誰帶來的?是由我們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執行一系列的方針政策,堅定走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將國家引導到了正確的方向。”
他認為,社會恢復安定后的香港,與之相應的,要牢牢抓住國家所提供的各種機不可失的機會,例如粵港澳大灣區、“十四五”規劃等,大力發揮香港特殊的區位優勢、國際影響力等,再一次帶動香港騰飛和發展,為香港市民提供安居樂業的環境打下堅實的基礎。
擇高處立,人生要敢探索,超越自我
遠見卓識的李理先生,實際上是新中國老一輩的知識分子。
1952年,他出生在內地,1964年上初中,不幸卻遇上“文革”暴發,在1968年走上了“上山下鄉”的道路,一時間,讓這個出身書香世家的子弟陷入了對未來的迷茫中。不過,從小在長輩教導下養成熱愛學習、上進的習性,成為了他面對未知人生最好的指路燈。
在鄉下沒有書讀的日子,李理先生將隨身攜帶的幾本俄語課本都快翻爛了。當時農村沒有電,他就自制煤油燈在晚上看書,早上起來連鼻孔都熏黑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勤奮好學為他往后走向更高處打下了堅定基礎。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他意識到人生的重要時刻到了。于是,他抓住機會,一邊努力工作一邊備考。
短短6個月內,李理先生利用工余時間,一邊勤學苦練,一邊請教工廠的師傅,當中做了大量的習題:“每兩天就要用去100張一本的信紙,正反面滿滿當當地寫上換算內容;每10天左右就用完一瓶墨水。自己實在無法解出的題,就去請教工廠的老大學生們。”
功夫不負苦心人,李理先生以英語成績第一的成績,等來了夢寐以求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成為甘肅工業大學(現更名為:蘭州理工大學)的一名新生。蘭州理工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因此畢業后,他被分配至機械工業部四大機械研究所之一。意氣風發、年輕有為的他,不但懂得機械的專業知識又懂得英文,受到領導重視。“1984年,在參加工作兩年后,我隨領導前往歐美采購設備并擔任技術顧問兼翻譯。”后來,他又被派到香港,幫助內地企業進口相關的機械設備和零配件。
“由于內地與香港的信息來源、采購渠道不對等,因而在香港買到世界各地的機械配件都非常容易。”以香港為窗口,李理先生幫助內地企業進口了大量相關零配件,助推內地制造業實現快速發展。
現如今,李理先生經常活躍在其服務的社團中,從微觀處服務知青,幫扶弱勢群體,從宏觀處支持香港和國家,但無論做什麼,他都堅守著一貫以來的原則: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他認為這是自己與自己,與他人,與社會,與世界取得平衡的最佳方式。
【人物簡介】
李理先生,香港知青聯常務副會長、香港東北人聯誼會副會長,曾任遼寧省政協委員。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他,把握全國高考恢復的機會進入大學,畢業后憑借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擅長英語的優勢,被派往香港幫助內地企業進口各種機械設備等,為內地制造業發展做出了諸多努力,現為香港知名社團領袖,曾受邀出席國宴。
供稿作者:文/程 晨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