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營口專訪”)報告文學:《志愿者也是兵》
——訪中國一健.鲅魚圈公益救援接警分中心總指揮宋東斌
作者:馬小平
海,渤海之海。
雖然麗日陽光,但渤海灣鲅魚圈的海面上,海浪依然是一波又一波的拍打著沙灘,那聲音,那氣勢,那神秘莫測,都顯現著人所無法控制的能力。接近傍晚,突然,距海岸幾海里的海面,一艘正在作業漁船冒起了滾滾濃煙。一陣急促的救援鈴聲打破了一間簡易指揮室的寧靜。隨既,幾艘快艇急駛出海灘向著冒著濃煙的漁船而去……
這不是電影鏡頭,這是真實發生的事件——
2020年11月15日,中國一健鲅魚圈海上救援隊在接到海上的一個報警電話,一艘漁船遇險。接警后,宋東斌立即組織人員出發,經全力搶救,失火的漁船上六名船員全部脫險。
當我聽到這個故事后,我馬上前往采訪中國一健.鲅魚圈公益救援接警分中心總指揮宋東斌,他卻像我全面介紹了中國一健.鲅魚圈公益救援接警分中心這兩后來所做的工作。而且,他一再強調完成這些工作的都是他的戰友和同事們。經過幾次采訪,我也漸漸對他們這幾年來所作所為有了更多的了解。
中國一健是一個全國性的公益組織。鲅魚圈公益救援接警分中心成立于2020年。成立的初衷就是在大力弘揚雷鋒精神的基礎上,以學雷鋒、做雷鋒為行動指導思想。當以宋東斌為領導的鲅魚圈公益救援接警分中心牌子掛起來后,志愿報名參加者十分踴躍。這不僅令宋東斌感動,也讓他思考如何建設好這樣一支倍受歡迎的志愿者隊伍。在眾多的志愿報名者當中,一批有著極高個人素質和社會情懷的志愿者加入了隊伍,而他們當中的大部分志愿者都曾經有當過兵的經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大熔爐培養了他們一生都不可能改變的素質。這也正是鲅魚圈公益救援接警分中心參加任何一項救援活動時所表現出的雷厲風行最重要的基礎。就是在日常的生活當中,這些志愿者隊員也展現出中國軍人的風彩。難怪隊員們在說到自己是鲅魚圈公益救援接警分中心志愿者時說,志愿者也是兵。
宋東斌雖然不曾當過兵,但這個在兵工廠成長起來的漢子,始終把自己當成一個兵。第一次見面,他憨厚的形象和行為舉止都讓我馬上感受到一股強烈的軍人氣場。在我參觀完接警中心,參觀了那些救授車輛,看過一段又一段視頻之后,我不僅被他們英雄般行為震撼,也同時為他們以一個志愿者身份所表現出來的精神所震撼。是的,從一個個體來說,他們是很普通的人,但當他們以一個志愿者的身份團結在一起時,他們就不在普通,他們一個個就是了不起的人。
于是,我從其他渠了解到,3年疫情,他們一次次組織志愿者參加行動。曾經有幾多人被感染被隔離。但他們卻非常出色的完成了防疫任務。這期間,他們當中,有多少人舍小家顧大家,多少家人的不理解換來社會的安穩。僅以2020年為例,他們或主動或者配合派出所出警就達76次。這樣一個數字說明了什么?說明了全區老百姓的生活避免和排除了許多不安全的因素。
一個失蹤的老人在大山深處被找到了……。
一個落水的孩子在奄奄一息時被救起……,
一次危險的車輛事故被及時處理……
在我采訪宋東斌時,他在談到這一切時,雖然他的語氣很平靜,但我能感受到他內心深處的那種自我感動和驕傲。他也反復的和我說,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他就這番話時,我馬上聯想起雷鋒。雷鋒的一生,他所做的不都是凡人小事嗎?其實,真正的英雄,并不一定是做了驚天動地大事,而是那些能夠堅持在漫長歲月里做著看起來微不足道事情的人。我認為雷鋒精神正是這樣的一種意義。
我深切感受到雷鋒的精神在宋東斌和他的戰友們身上閃著光芒。
宋東斌是一個從黑龍江移居到鲅魚圈的人,離開兵工廠工作,他經商來到鲅魚圈定居后,在漸漸融入到鲅魚圈美好的生活后,他天生的善良品質在他多次參加社會活動后,萌生了組建一支志愿者團的想法,一次他和幾個同樣有著愿望的人聊天,在談及心中的愿望時,幾個人竟然異口同聲。這,也正是鲅魚圈公益救援接警分中心成立的最初情形。而堅持那時的愿望也一直是宋東斌的原則。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當下,我們的生活正面臨新的挑戰,鲅魚圈公益救援接警分中心的工作將怎樣面對新的情況和新的挑戰?這些,我在同宋東斌的談話中,能夠深深感受到他在思考。過去的已經成為歷史,新的歷史只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新創造。我相信鲅魚圈公益救援接警分中心在宋東斌的領導下會邁上新的高度。
還是前面的那句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供稿作者:馬小平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更多信息,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營網天下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