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青青橄欖”)智慧中國(之二)
——2024新年縱橫談
華南
題記:世上有兩種力量:利劍和思想。從長遠而論,利劍總是敗在思想手下。
——謹獻給文化自信的中國人。
2023年,有人說是關關難過關關過 , 事事難成事事成的一年;有人說是從強者帶血的刀口里長出翅膀、擁有新的藍天的一年;有人說是“所有失去的,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的一年。
真是“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的一年!
數字,是透望經濟的窗口。這是一組經過再三簡化的數字。但我堅信,國人看了之后,一定會振奮到自燃:
2023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達913027億元,同比增長5.2%,經濟體量穩步擴大。前三季度增長5.2%,明顯快于去年全年3%的增速,也快于疫情3年平均4.5%的增速。 工業生產平穩增長,多數行業和產品增速回升,產品銷售率連續4個月保持在97%以上,工業企業利潤連續3個月正增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
結合國際國內形勢進行橫向對比看,預計我國經濟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仍將名列前茅,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穩定力量。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說:這樣的成績,是在我國經濟大體量、高基數的情況下實現的,是在國內外經濟環境嚴峻復雜的背景下取得的,可謂成之彌艱、來之不易。
眼下,中國的迅速崛起,是在美國、西方外交脅迫;政治抹黑、攻擊;經濟打壓、科技封鎖;挑動地區局勢,進行軍事脅迫的前提下迅速崛起的!
為什么美國、西方的這種手段在有些國家有效,在中國卻黔驢技窮?!
這是一個引起全世界審視探究的問題。于是,“讀懂中國”的思考成為國內外的熱門話題。
中國經濟專家從讀懂中國經濟的實力、活力、潛力等方面進行分析;2023年,近300位中外嘉賓在廣州圍繞20多個議題在“讀懂中國”國際會議上懇談、探究。
在熱議中,曾濺起一朵浪花,一朵引起國內外關注的浪花:相關資料記載:一位中國通“基辛格”說清了中國深藏不露的大智慧,即中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基辛格眼睛里邊的“偽裝”,是中國5000年文化沉淀的文化自信,是不外露的智慧中國之魂。
基辛格認為: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僅有200多年的歷史,不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美國強大的背后,是建立在資本主義制度之上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但僅憑這些硬實力,難以支撐一個國家長期發展。事實上,當今美國正面臨嚴峻的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危機。
基辛格認為:美國和中國相比,沒有5000年沉淀出來的“軟實力”。這種“軟實力”,就是格局,就是文化自信。
如果說智慧中國是多層面的文化自信組成的,那么,其思維運行的軌跡是什么?
——文化自信是認知的高度。中美兩國元首在舊金山斐洛里莊園會晤時 , 習近平說; “這個地球容得下中美兩國。我們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機遇……”
這是中國在“平視”的心境下談“地球容得下”;前提是“我發展了”,你才有機遇。
這是智者的認知高度。
——文化自信是包容的寬度。習近平還說:中國從不賭美國輸,從不干涉美國內政,也無意挑戰和取代美國,樂見一個自信開放、發展繁榮的美國。同樣,美國也不要賭中國輸,不要干涉中國內政,應該歡迎一個和平、穩定、繁榮的中國。
不斷召開的“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已有10年之久。2023年提出的主題是“擴大利益匯合點,構建命運共同體”,不僅吸引了國際友人,也讓國人在“讀懂中國”上增添頗多思考: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有了這個文化自信,近年來,雖說“坎坷多難”,我們仍然有資格站在2023年歲尾向世界發聲:“中國經濟增長表現強于預期”、“中國仍將是亞太和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到三分之一”……隨著中國經濟最新數據的發布,國際機構紛紛投下“信任票”,密集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文化自信是思考的深度。王毅外長說: 咄咄逼人,從來不是中國的傳統;國強必霸,壓根不是我們的選擇;中國必將走向強大,但不會更強硬;中國崇尚獨立自主,但不會獨斷專行;中國當然要堅定維權,但不會謀求霸權。這就是中國文化自信的思考深度!
——文化自信是洞察世事的精度。觀察中國經濟,既要看“量”的擴張,更要看“質”的提升。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我國有14億多人口和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有世界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和潛力最大的內需市場......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6%,比上月增速加快2.1個百分點。
我們有理由說“風景這邊獨好”!
—— 文化自信是原創的能力。步入近現代后,依托于之前的發展基礎和優越的地理位置,遼寧省的GDP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整體的GDP更是突破了2.89萬億。 2023年前三季度遼寧省實現GDP為21692.2億,同比增長895.6億,增速4.31%。實現財政收入2170億,增速9.7%,
原創,是中國拓展無限空間的能力。
面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讀懂中國”的文化自信,不是一個人的自信,也不是一個城市,一個省的自信,是全國14億人的文化自信。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在文化自信里!
因此 ,國人應在國內外“讀懂中國”的思潮中找到自己應該提升的位置。
參與讀懂中國你有哪些不懂?怎樣審視歷史的昨天與擯棄身上的“不自信”?
讀懂中國,國人就要推開5000年中國文化的經典大門,尋求你要吸取的精華:
——當你帶著讀懂中國的思考,審視國際社會生存關系時,你會很自然地想起“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的古訓。中國堅持不與盜為伍,不接受霸權國的“嗟來之食”,讓國人和國際友人由衷感佩大中華剛直不阿的風骨!
——當你審視全球、再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時,才深知,文化自信的中國,在國際戰事中,是勇敢、正義的發聲者!
——當你從“讀懂中國”的視覺看“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時,才知道5000文化源頭活水時刻都在注入我們的思想意識。日前,經濟日報發表的文章提及“固本培元,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其中,“固本培元”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的一個核心概念,用‘固本培元’,精準地闡述了不僅要穩固基礎的地位,也要注重培養和保護生命的精神內核,以期達到身心和諧發展的狀態。
——當國際戰事中出現西方文化鼓吹西方“地緣政治”的專論是世界經典之作時 ,如果你熟讀過“三國演義”,你一定脫口反駁:距今1800多年前中國的三國之爭,是位居世界地緣之爭的“祖先”級戰例。三國時代赤壁之戰的地理環境、關羽失荊州的地緣分析……哪次戰爭離開了地緣的戰術布局和各方決策?
——當你精讀了《周易》中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你才悟得中國前行路上的刀光劍影:中國剛進入“窮則變,變則通”的歷史階段,西方列強就急紅了眼、氣炸了肺!為了不讓中國“通則久”,他們才全力施壓、殊死一搏!
讀懂千秋史,審視國際風云,才能參透5000年文化的大格局:大格局是一種智慧,大智若愚;大格局是一種境界,大勇若怯;大格局是一種深度,大音希聲;大格局是一種品性,大巧若拙;大格局是一種姿態,大象無形。這是走向強大的中國人,對5000年文化的回眸!
寫到這里,我要把文章開頭的題記拿來當結尾,這是事先留下的伏筆:開篇時的題記只回答了誰勝 ?待結尾時增添一句預留的文字,回答的是為什么勝?
本文的結尾是:世上有兩種力量:利劍和思想。從長遠而論,利劍總是敗在思想手下。切記:有形資產有價,無形資產無價!
2023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024 “長風破浪‘值其’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更多信息,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營網天下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上一篇:營口原創分享:琴棋書畫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