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專題報道”)防范化解海洋災害風險 筑牢安全發展基礎
——市自然資源事務中心海洋防災減災知識系列宣傳之一
1989年,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將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三確定為“國際減災日”,旨在喚起國際社會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視,敦促各國政府把減輕自然災害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2008年5月12日,我國四川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損失影響之大,舉世震驚。2009年,經國務院批準,將5月12日確定為全國“防災減災日”。設立我國的“防災減災日”,一方面是順應社會各界對我國防災減災工作關注的訴求,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國民防災減災意識。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3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防范化解災害風險,筑牢安全發展基礎”,5月8日至14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為切實做好我市2021年海洋防災減災宣傳工作,我中心將對海洋防災減災知識和進行系列宣傳和普及,呼吁社會各界切實關注海洋災害,提升科學防范意識,增強海洋災害的防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減輕災害風險,為我市振興發展筑牢安全之基。
海洋防災減災知識系列宣傳之海浪災害
海浪是指由風產生的海面波動,其周期為0.5-25秒,波長為幾十厘米至幾百米,一般波高為幾厘米至20米,在罕見的情況下,波高可達30米。由強烈大氣擾動,如熱帶氣旋(臺風、颶風)、溫帶氣旋和強冷空氣大風等引起的海浪,在海上常能掀翻船只,摧毀海上工程和海岸工程,造成巨大災害。我們把這種海浪稱為災害性海浪。
1、海浪危害
災害性海浪在近海常能掀翻船舶,摧毀海上工程,給海上航行、海上施工、海上軍事活動、漁業捕撈等帶來危害。在岸邊不僅沖擊摧毀沿海的堤岸、海塘、碼頭和各類構筑物,還伴隨風暴潮,沉損船只、席卷人畜,并致使大片農作物受淹和各種水產養殖珍品受損。海浪所導致的泥沙運動使海港和航道淤塞。災害性海浪到了近海和岸邊,對海岸的壓力可達到每平方米30-50噸。據記載,在一次大風暴中,巨浪曾把1370噸重的混凝土塊移動了10米,20噸的重物也被它從4米深的海底拋到了岸上。巨浪沖擊海岸能激起60-70米高的水柱。
2、海浪避災措施
?。?) 及時收看收聽電視和廣播新聞,留意海洋預報部門發布的海浪警報。
(2)巨浪拍岸時應遠離岸邊和礁石,保持足夠安全的距離。
(3)海上航行船只在得到海浪警報后應盡快返回港灣或避開大浪區。
海洋防災減災知識系列宣傳之海冰災害
海冰是海中一切冰的總稱,包括咸水冰、河冰和冰山等。海洋中的冰主要是由海水凍結而成的,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江河注入海中的淡水冰。我國渤海和黃海北部,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結冰現象,是北半球緯度最低的結冰海區。因而,中國海冰為一年冰,輕冰年與重冰年的冰情差異很大。
海冰的形成可以開始于海水的任何一層,甚至于海底。在水面以下形成的冰叫做水下冰,也稱為潛冰,粘附在海底的冰稱為錨冰。由于深層冰密度比海水密度小,當它們成長至一定的程度時,就將從不同的深度上浮到海面,使海面上的冰不斷地增厚。渤海水深較淺,海冰的形成從海面到海底幾乎是同時進行的。
1、 海冰的危害不僅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能損毀艦船、石油平臺等,危及人們的生命安全。海冰危害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1)封鎖港口、航道;
(2)堵塞艦船海底門;
?。?)使錨泊艦船走錨;
?。?)擠壓損壞艦船;
(5)破壞海洋工程建筑物和各種海上設施;
?。?)使漁民休漁;
?。?)船舶積冰。
(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
供稿:營口市自然資源事務中心
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截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