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其畫,思其人。提及世富,已經認識多年,199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相識于濱城開發區;那時志存高遠的他,就下決心不為世俗所累,要作個純粹徹底的藝術家。今天,他以極大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義無反顧地闖蕩出一條“世空靈清潤,富水墨本質”屬于自己的路來!
“作書作畫,無論老手后學,先以氣勝得之者。精神燦爛,出之紙上。意懶則淺薄無神,不能書畫。”石濤的話語透徹的指出中國畫的畫理,論述深刻,而且體例完備。談到先哲畫論筆者想起了青年畫家李世富的花鳥畫。
李世富(楚炫)、1973年生于遼寧省蓋州市;他的工筆花鳥畫意境幽雅,情趣盎然。他充分研習宋代院體之技法,刻畫所畫之花鳥,使花鳥形成動靜相宜的情趣。即傳統,又不循古人之俗套。結合現代審美視覺,平淡之中彰顯絢爛。在全國七屆工筆畫大展獲獎的作品《清風》可以看出重彩淡出的畫風。而后的作品《秋》系列分別參加了《中國工筆畫系列研究展》及《學院工筆——中國工筆名家特展》,《學院工筆——中國工筆名家邀請展》作為遼寧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的他又被中國工筆畫學會吸收為會員。
工筆畫歷經千年,已經形成了適應社會的審美情趣。近年來李世富以寫意的本質,寄情于花鳥畫的創作,而寫意應該包含“寫”與"意”兩個方面;“寫”就是強調以書入畫,強調寫出畫家的心意;“意”重在強調作者觀察花鳥之后所產生的情趣。他更加潛心于藝術,不但學而廣,思而深,而且學而不泥,思而不僵。不斷地摸索與探求,不斷地調整與完善,由人物而山水而花鳥。他深讀徐渭、陳淳、八大山人、吳昌碩、潘天壽......在其奔縱蒼遒荒寒散淡中逸筆草草,聊寫心中之逸氣。縱觀其畫,他“筆為我用,我為物化,傳其神,達其韻”,風格明快而秀麗,意境深邃而豁朗。
其寫意花鳥畫更多的傳承了瀟灑秀逸而又含蓄的用筆。這也是眾人只知世富的花鳥畫墨色清潤,意境空靈,卻不知其緣由。“書香墨濃,斯人獨具。”一言蔽之,筆法也。
2012年三月,李世富應天津美院劉文生教授及《相約孤山——中國協議百家學術展》的邀請。赴杭交流,其理論與畫作深得天津美院劉文生教授認可。贈其四字“內化漸修”。
工寫相間,兩者相融,這是考驗畫家在畫面審美水平上的把握能力。對李世富來說,畫面的突破,是在創作心態上的自由,也是對畫面上工寫相間靈活處理的控制和把握。筆者相信他會圍繞這種境界著手上路。任重而道遠,我和大家都期望他的潛力會得到進一步發揮和升華。
“秉承文學之氣,書卷味足于畫。”他說:“為了創新而去創新行不通,創新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積累到一定高度,自然就有新的東西出來。如果沒有大量的積累,就算思想上明確怎樣去畫,手上的功夫也跟不上。畫畫要靠閱歷和修養,在修養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刻意要去怎樣,都是虛假和做作的。”
談到藝術人生,“寫生應以寫生命為最高境界,吸自然之靈氣,學習各物適應環境之決心,徹底讀懂造化的精神所在;有博愛之心、大將之風度,方能容納百川,這才是我們寫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今后做人之原則。做人與繪畫一樣,須日日修行,苦煉真功!真不是性格與脾氣的體現,而是經過千錘百煉后本質上的變化與升華!一次次觀念上徹底的靈化!”世富如是說。
作為一位富有實力的青年畫家,今后,世富的作品無疑會更加成熟,品行、學養、德性,經得起“品”與“讀”,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會走向更多的國家和地區,走入更多人們的心中。世富未來的路,終究還很遠。但是,不管世富和他的作品走得多遠,我想,他也不會忘記生養他的那片辰州山水,因為,那是他精神與靈魂守候的家園!
于學忠
上一篇:丹心立詩碑 瀝血育詞園
下一篇:丹心立詩碑 瀝血育詞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