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王老”,人們都知道他就是“甘于清平寫春秋”德高望重的老干部。他,發髻蒼蒼,精神矍鑠,身體硬朗。他具有山東人的性子,快人快語,待人和善,又具有北方人的豪爽性格。他,學無止境,與時俱進;他,離而不休,老有所為;他,老驥伏櫪,壯心不已;他晚年發揮余熱愿有為,把無私奉獻給黨和人民的事業。
學無止境 與時俱進
他是個真誠的詩人,“真情悠悠,文墨留香”,也是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作家;他博學淵深,讀他的作品自然而然地便有一種美的享受,內容美、語言美、情感美,以美感動讀者,以美吸引讀者。“多留余地鋪明月,不筑高墻看遠山”,王延琪的藝術人生所體現的其對美的感受是獨特而令人贊美的,這種美具有審視現實的厚重和穿越時空的空靈,使其作品感情真摯,意蘊豐厚。
王延琪,男,一九三七年十月生于山東蓬萊,現定居于遼寧省蓋州市。一九五二年,十三歲時寫作了《拍手歌》流傳至今;一九五五年參加工作,時任《遼寧文藝》通訊員;一九九零年,王延琪創作的小說《鳳凰飛了》在《鴨綠江》發表,引起悄然大波;一九九二年創辦《蓋州市報》,曾任市報總編和市作家協會主席多年。
自2007年早秋至2009年冬,王延琪靠著自己的堅韌和頑強,靠著自己的真誠和睿智,寫出了一篇又一篇作品。迄今為止,他已出版了兩部長篇個人小說,即《基層干部》、《蘋果之香》﹝原名《路蹉跎》﹞;這是他對蓋州的基層干部生活,作出了自己藝術性的闡釋,充滿著地方特色和個人風格,對促進地方文化建設和文化積累,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因而贏得了廣泛的好評,也得到了讀者的肯定和稱贊。
《基層干部》2008年6月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近30萬字。王老說:“這本小說,可以說是我的政見觀。我在縣級多個黨政部門工作多年,經歷多次‘運動’,有一些體驗與感受。自然形成了觀點,并逐漸定了型。”而《基層干部》塑造的基層干部是認真的、智慧的、成功的、可愛的全新形象。
在與王延琪談論小說的真實性時,他神情凝重的說,整個小說描繪的是二十世紀末葉,中國社會的現實。警示這“一把手政治”,是防止“小人”的關鍵。加強民主,打破一言堂是施行民主政治的關鍵,個人不能代替組織,隨意表態要負責任。這就是我們要警惕的,這就是書的主題。“經歷許多的事情,使我心中念念不忘,就是想把真實的經歷記錄下來。在寫作過程中,得到了市委領導的支持和許多文學名家的指導”。我聽了王老的一席話,對小說更加深了理解,這部“原生態”的作品,把一個“真實”的基層干部形象留給了讀者、留給了歷史,也給了原來的、現在的、將來的,想當官的和已當官的基層干部們一個精神慰藉。
書海浩瀚添繡錦,血汗化墨寫艱辛。小說故事性和可讀性較強,人物刻畫鮮明,真實形象,一些地方采取了亦真亦幻的描寫手法,語言優美,余味悠長,見地精辟,以史為骨,以文為表,反映了那一段難忘的基層工作經歷,生動地再現了當時基層干部們的人物風貌,反映和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對基層干部處理世事以及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小說《蘋果之香》,雖有60萬字,說它是一部傳記,不如說它是一部傳說。王老說:“人生走過幾十年,這幾十年里,不是在深山,不是在荒漠,而是在社會中,在人群中。無論大人物還是小人物;無論是名人,還是普通人,一舉一動都離不開這個社會,一步一踏都會印記在歷史的大道上。所以,我想寫寫我們這些平平常常的人,寫他們是怎樣在歷史的時空里面活著的。”
一個年過古稀的老人,用三年時間,寫了這近百萬字的兩本書,確實勞心勞力,堪稱精品。
走進王延琪的書房,油然而生一種知識的敬畏。書房是王老心靈的后花園,那是心靈散步的地方。“心中有書,書中有我”。據悉,王延琪最新整理的兩部作品集:40萬字雜文集《秋苞》和《畫鑒》300篇圖文并茂于一體的綜合性文集,年底出版面世。
“冷眼看世界,熱血寫人生”。王延琪是一位出色的雜文家。王老說:“好的雜文,必然蘊涵著深刻而獨到的思想和見解;而且,好的雜文,辛辣,幽默,形象,概括,精煉,耐讀,有張力,有血性,令人常讀常新,永不饜足。好雜文是一件藝術品。”雜文集《秋苞》一書的確包含一切美是力量,雜文是文學的良心;批判是力量,思想也是力量;好雜文是批判的武器,是思想的雕塑,是立論的美文。
拜讀王老的手抄筆記中附詩一首:“藝術虔心中華魂,無緣米柴不療貧;但求攜來真善美,飲盡殘露醉流云”表達了他晚年對藝術執著追求的情懷。書房僅是一個載體,但是,它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個作家的品位與水平的高下。看一個人如何,去看看他有什么樣的朋友,是良師、還是益友;看一個作家如何,去看看他的書房有哪些藏書。書房里住著書,書里住著作家,作家用心靈與古往今來的圣賢進行對話。
離而不休 老有所為
提起畫畫,老人情緒非常高漲,接連找出幾幅得意之作。王延琪始終把不斷學習當作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和人生追求的永恒主題,活到老,學到老。他說,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它融詩書畫印為一體。王延琪的國畫雖不如他的詩、書的成就,但他高興之余也揮灑幾筆,由于他的功底扎實深厚,國畫也畫得水墨淋漓,深得行家的贊許。特別是他將詩書印融入畫中,畫中有詩,詩中有書,書印相映,使整幅畫的構圖非常的美。
他畫無規則,尤愛畫鐘馗。在他的作品中,筆墨、形式、意象、符號被還原為一種無所不在的情緒,這便是人們心靈中隱伏著的懷戀自然的永恒旋律和追求藝術的新意,而它們的組合便是王延琪老先生的醉心的目標。他的作品給人以最強烈的印象:獨特的藝術圖式語言,那變化萬千山石溝壑,簡繁穿插、虛實相遇、移情造境、神與物交,化景物為情思是他的一貫追求,從而使他的作品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無不展示著人的心靈與大自然的親情關系,這種精神氣質與創造空間的藝術形式,體現著歷史彌深的文化內涵,這正是王延琪山的內在動因,并決定著他的風格和語言方式,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并非再現真實的物象景觀,他將“情”與“境”推到了創作相當重要地位,也就是他的作品更具有“情”感色彩,撲朔迷離的意境,使人觀后留下了深深的難以忘懷的眷念。
他的筆下功夫《五百羅漢圖》﹝360×60cm﹞,這幅長卷栩栩如生。王延琪“這些羅漢千姿百態,個個簡直令人叫絕!”。此畫,筆墨簡單卻線條分明,人物神態也很生動清晰,人物面部表情及動作都很傳神。王延琪運用簡單明了的線條塑造羅漢,用筆雖不華麗但把每個羅漢都描繪得形神兼備,這正符合佛家追求至上純潔、心無雜念的態度。作品充滿著濃濃的佛趣,烘托出他對佛理禪學的頓悟和理解,具足了中華民族寬厚、仁慈、樂觀、助人的精神,契合了羅漢諸佛的廣大慈悲和無邊的功德。還有他的《水滸傳108將》﹝250×60cm﹞長卷等。
王老學養淵博、深參透悟,又富于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如今這個畫家如春筍,個個自封“大師”的年代,有幾個在講自我的同時又能談談“社會責任感”?一個民族的統一需要正氣,一個社會的和諧需要正氣,所以才會有千百年來多少英雄豪杰歌頌和崇尚,甚至以生命呵護正氣的永存。“只有正氣的浩然博大,才能顯現出一個民族氣質的高尚和偉大。這是我喜歡鐘馗背后‘千年文化’的理由,竟也是王延琪熱衷于鐘馗的原因。我期待他的堅持,期待更多人的共同熱愛。”
我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的古國。在這種深厚的文明國度里,同時孕育著各式各樣偉大的神明和英雄的傳說;千百年來祖先們用智慧去塑造他們,宣揚和教育著后人,人們也因此得到了心靈的慰藉和依托。其中“鐘馗的傳說”就是經典之一,家喻戶曉,千年不朽。政壇把他奉為“正氣神”,借其“神威”揚“浩然正氣”;商界視其為“武財神”仗其“神威”納財安福;平民百姓望得其“神威”庇佑“驅邪鎮宅”。得人們崇敬又有如此神威,鐘馗在諸神中堪稱唯一。
一個畫家有好的內功(畫法)是可以畫一幅好畫,但“外功”(畫外之法)才是打動人的地方,所以他對鐘馗的理解是源于其對“正氣”的認識和理解。他說,“如果一個畫家只是畫畫,不過如鄉中藝匠,熟練而已。”
王延琪老先生,多年來的藝術實踐,成就不凡,他正不斷吸收和運用外來藝術的營養,且能自出機抒,形成自己的風格,他追慕暢想,心中山川,求宏約,追深美,把主旋律的理性思維轉化為自己的理想圖式,再造一個意中天地。
老驥伏櫪 壯心不已
葉茂蕊繁的花草、山清水秀的書畫、執手相看的陪伴……他憑借多年的“養生法寶”,度過一年年幸福時光。庭院雖小,但是格局井然有序,陽臺擺滿紅花綠草,魚池里面錦鱗游泳,時不時地傳來幾聲鳥鳴。
他們每天堅持鍛煉,從來也不偷懶。王延琪老人說:“平時就喜歡在自家的庭院到處走走。一到開春,小樹小草都綠了,看著心里面就舒坦。”
王老說:“以前總忙著干工作,也沒有覺得什么。退休以后,我們整天在一起,覺得老伴是最貼心、最疼人的。”他們每天一起種草養花、養鳥養魚……在生活的細節中,多年的風雨磨煉讓他們更加默契。
風雨人生路,甘為孺子牛。王延琪老先生再次滿懷深情地說:“如今我已從心之年,在未來的日子里,我還想做一點自己想做的事,寫一點自己想寫的文章,爭取為社會主義文藝百花園再添一朵花、一片葉。”瞧,多么樸素的語言,多豐富的內涵”。
樂為育人作奉獻,“德成而上,藝成而下”。王延琪在播種和耕耘中,他一生從教二十多年,授人藝學、學子三千……蓋州市委書記王慶珂親筆題詞:“厚德載物”,對評價道王延琪老先生以深厚的德澤育人利物,他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學識培育學子成才,他的品德像大地一樣能容養萬物。“桑榆晚景逢明世,發揮余熱愿有為。”如今,王延琪雖然已是從心之年,“玩中有學、學中有樂、樂中受益”,老樹新枝更繁茂——但他對藝術和文化的追求沒有止境,每天依然堅持讀書看報,關注國內外形勢,關注蓋州建設,特別是蓋州的文化建設。
王延琪是一位有著強烈使命感的人。他認為,自身作為老干部首先要做到自尊自重。“自尊自重不僅是我們自己的,更重要的是離退休干部這個群體的。不能因為我們個人的言行有失檢點,在群眾中造成不良影響,讓老百姓戳我們的脊梁骨。”其次,王延琪認為,老同志更要自覺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始終與黨保持高度一致,堅定跟黨走的決心。
“老驥志千里,揮毫寫新篇”。“我們老同志要發揮老同志的政治優勢,關心、關注經濟社會發展,要常懷敬畏之心,敬畏黨紀、敬畏國法、敬畏人民群眾。”王延琪說,如果每個社會成員都有敬畏之心,這個社會就是一個健康有序的社會。“我們每個人要做到遵紀守法,還要教育好身邊的人,影響好周圍的人,一如既往地繼續為蓋州市文化強市社會發展,做出我們老同志應有的貢獻!”
他是另眼看歷史的人,文章自得方為貴。《畫鑒》一書綜合性地涵蓋了王延琪詩書與畫意的融合。摘抄幾段與眾分享:
“簡潔是美、簡潔是金、簡潔是從復雜中重練而來的。”
“簡潔留白是藝術大師精益求精的表現、總想把畫面填滿是心中無數的表現。”
“越深的道理越簡單,越好的修行越平常。”
“人生是一句話,如果不能說得精彩,就多來幾個逗號,一個逗號一個轉折,而人生句號只能用一次”。
俗話說,深人無淺語;同樣,淺人也不可能寫出如此深刻的文章來。正所謂:風入寒松聲自古,水歸滄海意皆深。
養花養魚養心情,老有所樂度年華。一種是靜、一種是動……但都默默無語。
滄海自淺情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這就是一位離休老干部王延琪的藝術人生。
于學忠
上一篇:心與境諧顯情志 積日累久氣自華
下一篇:甘當村民公仆 爭做社區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