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遼寧省龍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兆良
在蓋州市民營企業界,他創辦的龍華企業“聲名鵲起”,公司信譽度、知名度不僅省內有名,還譽滿省外各地;在公司員工眼中,他是一位關心職工疾苦的好“老板”,員工待遇連年提升;在社會慈善事業上,他致富不忘回報社會,一次次伸出愛心之手,成為“抗震救災,眾志成城”等慈善之舉的“先行者”……他就是土生土長的蓋州人——遼寧省龍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兆良。
張兆良,男,1945年2月出生于蓋州,現任遼寧省龍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連續三屆蓋州市人大代表,營口市勞動模范,遼寧省建筑行業優秀企業家等榮譽稱號。
“心中裝著他人,就會產生愛心,心中擁有社會,就會產生責任。”遼寧省龍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兆良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成功的背后,他一直默默地奉獻著社會,他“厚德為根、家庭為本、奮斗為綱、事業為標”被稱之為最慷慨的人。
——題 記
多年來,拼搏奮斗的人生,也給他今后的事業發展奠定下了扎實的基礎。在張兆良的帶領下,遼寧省龍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市場經濟的風浪中不斷發展壯大,已發展成為集建筑安裝、房地產開發、規劃設計等綜合經營為一身的大型建筑工程公司。公司現有員工600多人,其中各類技術人員100人,具有中高級職稱人員70多人,初級職稱人員50人,各類技術熟練工80人,工人技師100人,施工、預算、質檢、安全、材料、管理等七大類管理人員和電工、架子工、起重工等特種作業人員的持證上崗率達到了100%。經過十三年的艱苦拼搏,在建筑規模和造價、稅收等方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龍華正以集團化方向轉型。
2012年在施工程總建筑面積190多萬平方米,大小工程180多項,總造價130億元,完成稅收總額7254萬元,其中4232萬元,比2011年在蓋州繳納稅費3800萬元遞增11%,為蓋州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龍華公司經濟效益明顯增長,近三年來累計繳稅超越1億元,連續三年來一直譽為“本土第一”、被評為蓋州市的“六星級企業”納稅大戶。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蓋州人,張兆良一直把回饋社會和感恩群眾作為踐行科學發展觀、履行社會責任的實際行動。
“我是農民的兒子,致富不能忘本,幫助身邊和家鄉的農民兄弟一起增收致富是我最大的心愿,大家都富裕了,社會才能更加和諧。”這是張兆良說的一句話,他也是這樣做的。
他以龍華公司的為平臺,每年引進房地產開發商搞工程建筑,大力培養各種建筑專業技術人才,大約每年要吸納近4000多名下崗職工和農民工到公司就業,不拖欠、及時發放員工工資近5億元,已使大部分員工脫貧致富;目前,這些人有相當一部分已成為專業技術骨干或企業的高層管理人才,有的成為當地致富帶頭人;張兆良和他的龍華公司起到了為社會培養人才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在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進程中,張兆良一向遵循“財散則人心聚、財聚則人心散”的辯證觀點。在解決農民就業的同時,他還十分重視提高員工的工資和生活福利待遇,時刻關心企業員工的生活。
到如今發展到下轄的兩家分公司和一個會館,張兆良時刻把解決農民就業的雙手伸向哪里。據統計,在張兆良創辦的各家企業就業的員工隊伍中,有85%以上是當地農民。
張兆良自己富了,但“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發展企業、回饋社會”是他一貫堅持的創業理念。多年來,他十分關注和支持社會公益事業。“人生在世,必須有一點社會責任感,和諧社會建設離不開大家的‘同舟共濟’,能用自己的愛心善舉盡一點綿薄之力,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張兆良用一次次的愛心行動踐行著自己的諾言。
在社會公益事業方面,張兆良和他的公司更是不落人后,先后為扶貧幫困、助教、搶險救災、希望工程、文化事業等捐款捐物逾200多萬元。張兆良還以公司的發展為引擎帶領當地群眾脫貧致富,每年定期拿出10萬元無償用于困難百姓春耕資金周轉;除了每年春節為村里的特困戶、優撫對象、弱勢群體等送去大米、面粉和豆油等生活物質外,平時,張兆良總是抽出時間回到村里探問他們,噓寒問暖……
在2012年“8.3”洪災中,張兆良為“解群眾之急,想政府所想”,搭起賑災愛心帳篷,這一舉動,直至今天還被老百姓傳為佳話;在龍華公司自身多處施工工地被洪水侵襲,經濟損失高達405萬元。在這樣受災的情況下,他更是出資毫不猶豫的向市委、市政府一次性捐款50萬元用于救災工作。英明的成就絕非偶然,張兆良一直用這樣的行動在詮釋著一個企業家,一個人大代表致富不忘家鄉的仁心大愛,詮釋著身為人大代表勇于擔當的無私情懷。
多年來,遼寧省龍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實力雄厚、優質高速、誠實守信而馳名省內外,先后承擔了大批重點工程項目和國家公益項目建設,并獲得多項省、市級優質工程。公司先后被評為“重合同、守信用單位,工程造價管理先進單位”、“營口市先進建筑企業”、“遼寧省先進建筑企業”、“遼寧省建筑行業50強之一”等榮譽稱號……
張兆良把關注的重點一直放在蓋州的發展、農民的致富和地方經濟的發展,作為龍華公司的帶頭人,他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注重發揮企業龍頭的作用,抓企業文化建設,注重打造“龍華”品牌,以創新發展的企業文化建設,推進企業的健康發展,以企業的大規模發展,回報社會,回報家鄉的父老鄉親。
“作為在土生土長的蓋州人,我們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的大力支持,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也應該是一名敢于承擔社會責任的‘慈善家’。”張兆良如是說。
“艱苦拼搏謀跨越,回饋社會為感恩”。多年來,張兆良心中始終裝著一個“謝”字,時刻不忘回報社會。他在艱苦創業,不斷挖掘企業潛力、提升公司檔次、壯大經濟實力的同時,更注重社會效益,熱心社會公益事業。他深深地感受到,公司是在黨的改革開放好政策感召下迅速發展壯大的,只要自己有機會、有能力,就一定要更多的回報社會,全力當好一名“慈善使者”。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梁玲:一名“選調生”的故鄉情節“游子夢”
下一篇:“蘇商”致富思源 為蓋州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