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后季,村上換屆,回村挑起了重擔,走上村支書的崗位。
2010年后季,村上換屆,回村挑起了重擔,走上村支書的崗位。
立秋時節,走進東城辦事處巴嶺村,干凈寬敞的砂石路面,別具風格的農家庭院,鱗次櫛比的蔬菜大棚……處處洋溢著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可喜變化。村民們都說,這一切離不開咱們的好支書——張廣揚。
2010年村上換屆,張廣揚開始擔任巴嶺村黨支部書記一職。面臨全村環境面貌差、村民收入低等諸多問題,當時“村集體沒錢啊!”守著“窮家”過日子,張廣揚能虧的只有自己。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讓村集體富起來,村民腰包鼓起來;進村入戶,開展調查研究,面對土地流轉了,“失地”農民如何實現增收,又成為擺在村兩委班子面前亟待解決的一個難題。張廣揚積極動員群眾發展“短、平、快”勞務產業,讓“失地”的農戶成為有穩定收入的“產業工人”,經過他多次苦口婆心地宣傳和引導,近幾年帶動周邊地區在外務工人員超過百余人,僅巴嶺村輸轉出的60人,當年就拿回了70多萬元,人均收入近萬元,實現了百姓增收的新局面。
針對大部分年輕富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導致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孤寡老人增多的實際,張廣揚經常到周邊的先進鄉鎮農村“取經”一些好經驗、好做法。現在村上籌備建起了“空巢老人、留守婦女兒童之家”,購置配備了音響器材、體育器材等文體活動設施,成為全村老人、孩子生活娛樂的“第二家園”。與此同時,他還積極爭取上級“一事一議”政策的支持,準備籌建350平方米的群眾文化娛樂活動廣場,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老村支書王樹仁介紹說:“近年來,張廣揚為了村民群眾打井、修路、助學、辦實事、做好事、事關群眾利益,事關村民和諧;他總是‘跑在頭、沖在前’,加深與村民大眾的感情。”
“甘泉潤心田 恩德惠百姓”。如今,巴嶺村6個村民組8500延長米自來水管網工程全覆蓋,既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又提高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效率。
“沒有他就沒有我們村今天這個樣子!”“他是我們的主心骨,村黨支部書記這個位置有他,我們放心!”……說起張廣揚,村里的人無不嘖嘖稱贊。面對筆者的采訪,張廣揚說:“今年我們村已經例會申報,準備安裝80盞太陽能路燈,還有2500米村級道路綠化工程。我們計劃再用3年的時間,讓全村的老百姓圓‘幸福夢’,過上比城里人更好的生活。”
(于學忠)
相關熱詞搜索:好支書
上一篇:潘健:平凡記者不平凡的經歷
下一篇:王昆:為農村留守婦女撐起“半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