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根造型藝術,是一門化腐朽為神奇的獨特藝術。關東山根藝兄弟,把根雕造形藝術當成生活中的最愛。
樹根造型藝術,是一門“化腐朽為神奇”的獨特藝術。關東山根藝兄弟,把根雕造形藝術當成生活中的最愛。
走進關東山根藝(山民、山樵)兄弟的創研工作室,滿眼都是他們哥倆從大山中扛、吊運回來的造型奇特的樹根,分門別類地擺放著,件件作品形神兼備,古樸自然,或氣勢磅礴,或圓潤灑脫,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置身于這些作品前,會真切地感受到反璞歸真的感覺。“在大自然中發現美、尋找美,是我們人生最大的樂趣。”兄弟二人撫摸著那些自己心愛的作品平靜地道出哥倆癡迷于根藝藝術的情懷。
追溯關東山根藝(山民、山樵)兄弟癡情于根藝的緣由,得從他們的成長環境和性格特點說起。58歲的大哥湯勇(山民)與47歲的三弟唐鐸(山樵)出生于蓋州東部山區梁屯鎮綿延村,在山里長大的他們從小就熱愛大自然,對森林、樹木有著濃厚的感情。因為生長在山里,他們不時看到一些砍伐樹木后隨處丟棄、焚燒樹根、廢木料的現象,心里十分心痛,一直想著如何能將資源利用起來,使它們物盡其用。長大后,他們走出了大山,視野開闊,見到了許多美麗的根藝作品,知道根藝就是將毫無生命的樹根,依據它的形狀用審美的眼光挖掘出它豐富的內涵。既有藝術價值,又可以避免資源浪費。兄弟二人漸漸地喜愛并癡情地成為愛好者,以至成為他們以后的追求。
在生活上,兄弟倆省吃儉用,但在根藝愛好上,卻傾情付出。還經常出錢從山里鄉親手里買下他們要燒毀的木柴還有樹林里自然爛掉的樹根。據了解,光是到各地搜集資源,哥倆為此就投入了三、四十萬元……然而,采集了木材,要將之變成藝術品還要經過一系列的加工,如清洗、去皮、藝術定位等。這些工作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困難、很繁瑣。就如作品“觀世音像”,也是哥倆從一堆即將被劈開的“廢木材”中“搶救”出來的,發現的時候上面滿是泥沙,他們找了一輛載重10余噸的吊車才將其吊運回家。與其說哥倆是位根藝愛好者,不如說他是個慧眼人。深厚生活的積累、敏銳細致的觀察使他產生了無限的藝術靈感,一堆堆看似枯枝爛根,在他的眼中,卻是騰飛的鷹、奔跑的馬、怒吼的獅……“一塊木頭有沒有藝術價值,如何確定一個藝術主題,這個發現根藝的過程是藝術創作的過程。從發現木材,到產生靈感、進行藝術創作,都需要精致觀察、細心揣摩,這個過程有時候長至七、八年,”沒有受過任何美術訓練的哥倆說起根藝頭頭是道,“有時為了構思一件好作品,夜不能寐也是常有的事……”就這樣,他們充分地把自然魅力和生命真諦結合在作品的藝術構思中,使沒有生命的樹根、木頭散發出了勃勃的生機。
例如作品《白菜》(周長3.9米,高1.8米)在構思過程中,他們產生一種瞬間觸情生“景”的意象,也就是來了靈感,作品剝皮處理后,這款白菜根藝采用180余年優質木材紅梨樹純實木,純天然形成,外形跟一顆白菜一模一樣,“白菜”又寓意“擺財”,非常吉利。將這款百財放在家中,象征財富,寓意著子孫后代衣食無憂,財源滾滾來來。流傳千古的神話被永留根上,讓人遐想無窮。正因為覓得一塊根材太不容易,因此,每有所獲,他們就興奮得像個孩子,徹夜端詳著根的原始造型揣摩、研究,難以入眠。
如今關東山根藝(山民、山樵)兄弟工作室有根藝、根雕成品上百件,其中大型作品約20件,最大的作品“觀世音像”長2.8米,重3000斤,是極為珍貴的巨型天然根雕。由于經常接觸粗糙的樹根、斧子、鑿子及一些刀具,兄弟二人的雙手結滿老繭,留下許多疤痕,筆者和他們握手,感覺像握住一片龜裂的樹皮。可見他們為根雕藝術付出了怎樣艱辛的努力!
近年來,兄弟二人在行內名氣越來越大,慕名前來想要購買他們的根藝作品的人也越來越多。自從愛上了根藝,他們以根藝會友,經常跟本地、外地的根藝愛好者交流。在了解到蓋州的根藝發展比較落后之后,他們產生了想把蓋州根藝市場發展起來的想法。為了使根藝在蓋州能夠成為一個發展良好的行業,并進一步走出蓋州,兄弟二人積極協調,四處奔走,組合力量,將根藝發展成蓋州的文化產業之一,促進蓋州文化市場的繁榮,為建設蓋州城市文化作貢獻。如今,兄弟二人正努力向著這個目標進發,到處尋找根藝資源,天天與樹根打交道,自己設計,定下創作方案,享受著其中的藝術與快樂,并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目前,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開辦一個根雕造型藝術培訓班,把多年的理論和經驗傳給后來人。平時他們還樂于助人,熱心公益,得到了鄉親鄰里的好評。
(于學忠)
|
相關熱詞搜索:東山 根藝 兄弟
上一篇:李超峰:平凡中的感動
下一篇:業主好管家李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