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享游營口”)五月初夏登蓋州煙囪山記
作者: 趙洪柱 馬世玉
夏日的一天有點陰,正是爬山旅行的好天氣。早九點正,我們一行五人驅車來到了蓋州的煙囪山,古稱灶突山,當地人稱煙筒山,是有名的道教之山。
人稱煙囪山集萬山之長,有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俊,衡山之煙云;有廬山之瀑,雁蕩之石,峨眉之秀。應該是有些夸張,但這更增加了我們的好奇之感,非去不可。
煙囪山風景旅游區位于蓋州市城東南10公里處的徐屯鎮韓家溝村東山,因山形狀而得名,為高句麗時期明萬歷十一年建筑,有外城,內城,中心城三級上城。
遠遠望去,主峰氣勢磅礴,山勢險峻,怪石凌厲。被群山環繞,懸崖峭壁,千姿百態,風景別致,山頂眺望,鲅魚圈新港,仙人島森林公園、渤海海濱以及蓋州市區全貌均可盡收眼底。
煙囪山四周山巒疊嶂,綠茵覆蓋,景色秀麗。主要景點有:女媧臥像、天仙居碧霞、仙人洞、龜突峰、望海亭等。煙囪山自古以來就是遼寧的名山之一,享有“神仙之宅,靈異之府”的美譽。
走進煙囪山的入口處,馬上就被煙囪山的靈魂與秀美所吸引,這里的廟宇太和寺供奉著道、佛、仙,我們都一一虔誠的禮拜,祈禱神靈保佑,戰勝疫情,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寺廟山坡上的梨花綻放,每天聽著佛歌,隨風起舞,應該也有了靈性吧。
這里的碑文記載著清未年間民眾們捐款名單,從這個石碑記載算起此廟宇應該有百年的歷史了。
經過20分鐘的攀登,我們很快就到了煙囪山南門,這是百年前高句麗人修的棧道石門,好似看到了那遠去的戰場和消失的鼓角錚鳴…...
過南門山需拾階而上,看這石墻磊的嚴實合縫,經歷了百年的風吹雨蝕仍威嚴挺立,很好的防御功能啊,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p>
這里有當年高句麗人居住時所鑿刻的石坑,可能是用來插旗桿或其它用處。還有高句麗兵營駐地在山上生活時用的石磨,不知什么原因砸碎了,是用什么力量將如此龐大的石器砸碎的呢?這是考古的事了。
延錦至山底的古城墻,依山順勢而建,不遠處是古戰場的風火臺還有”將軍石”,應該有過將軍在此地指揮著干軍萬馬運籌帷幄,一幅幅狼煙四起喊殺沖天的畫面仿佛展現在我們眼前。
煙囪山城遺址,始建于唐朝貞觀年間,有歷史記載,煙囪山是唐代政府高句麗族的重要戰場,是唐代名將薛仁貴率領唐軍安營扎寨之地與高句麗大將蓋文激戰之地。山城建在主峰西側平坦之處的半山之中,城墻依石崖陡峻處疊砌而成,全城呈南北走向的不規則山城。南北長140米,東西寬56米,總面積約9000平方米,分內、外、中三城。城墻皆為石筑,設一座城門;城門至今保存較好。山城中筑有兩個高聳的石臺,分立南北兩端,山峰上有水井,煙囪山古城墻,還有筒瓦、板瓦、磚頭及白灰塊。山上還有明萬歷三十年的寶貴歷史文物。有明萬歷十一年(公園1583年)刻的“碧霞”二字和明萬歷三十年“公園1602年”劉楊道人在峭壁上刻的“仙凡分界”以及“灶洞峪山城”,字跡清楚,字體蒼勁有力。
峭壁上還有多處石刻,歷歷可見。因煙囪山古跡較多,特別是石刻為我地區少見,這些古文化建筑雖久經風雨侵蝕,仍保存至今,煙囪山也因此聞名遐邇,1984年被營口市人民政府立碑界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山上的小樹林里,只剩下樹樁的這塊空地,應該是當年安營扎寨時捆綁帳篷用的,砍掉了的樹干只剩下干枯的樹樁了,在微風吹拂下喃喃細語的向來人訴說著那古老的傳說。
我們只能到此為止,再往上就是遠看的煙囪石了,已經無路可走了。
崖壁上石刻著不知什么年代留下的詩賦一首:
《碧霞元君,贊》
天之始,青湛而去云,霞之燥爛,穎氣氰氳,其色為何,非赤非白,四顧蒼蒼,瑤空一碧。天帝之子是曰:元君照臨下土,主帝人群,齊明盛服,偉誠薦芬,博心一志,有禮殷勤,有祈心應,澤及無垠,百千萬億,照靈著口?
其落款為:張明孺齊沐謹書
通過這次游玩考查我們認為,煙囪山應是營口的道教圣山,《碧霞元君,贊》中的碧霞元君是山神,沐謹,是道觀里女道人或是女道長,那個時代的女人能夠舞文弄墨應該是富貴人家出身,過去凡是道家大都懂醫術能夠治病救人,沐謹琴棋書畫也應該樣樣都精通。
因是疫情期間我們沒有進道觀去做更多了解,道觀里應該有記載的,觀景看歷史還是很有嚼頭的。另外聽朋支說:其父在文革時期插隊山在煙囪山下一個名叫山嘴村的村莊,那兒也有很多高句麗時期遺留下的古跡,待我們下次再來的時候一并考查吧。
崖壁上“天仙居”是對煙囪山的評價,書法蒼勁有力,字體工整挺拔,是真正的摩崖石刻!這樣的摩崖石刻共有九處之多,說煙囪山是道教名山真是名不虛傳。
著名書法家沈延毅就出生在離此處不遠的山之北鄰,他曾經有詩贊曰:心上奇峰幾往還,插天萬仞迴難攀。煙嵐今日尤生色,供作人民恣意看。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終將成為歷史,煙囪山就是見證者。煙囪山承載了多少歷史和人文故事,一定要完整的保護好類似歷史遺存。
歷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而新的一頁又將會變成歷史……。
~附詩友們登煙囪山所感詩作
七絕~詠蓋州煙囪山
文/王學東
灶囪屹立似天尊,保佑辰州萬戶村。
峭壁插云騰紫氣,滄桑盡覽撼心魂。
游煙囪山(古風)
文/馬世玉
遼南圣地煙囪山,峻嶺奇石路蹣跚。
薛禮征東英名震,佳話風騷誦百年。
游煙筒山所感
文/張雪松
陡峭雄隘歲月遷,殘門碎瓦舊城垣。
征東久古流傳事,憑吊迎風酹酒彈。
題煙筒山
文/鄭恩信
惟肖惟妙似煙囪,怪石嶙峋百象生。
古道迤邐通化境,城郭疊進布防兵。
摩崖刻字碧霞靚,版瓦簪花紋飾明。
讀罷元君詩贊句,天仙居上指飛鶯。
楹聯:
孤峰凜凜,棧道城池藏劍影;
斷壁森森,殘垣垛口隱硝煙。
煙囪山五人行
文/趙洪柱
遼南山峻秀,自小想攀登。
先上貓兒嶺,再爬赤頂峰。
青龍圓舊夢,夙愿必成行。
五老豪情放,明天再盡興。
攝影資料/馬世玉 編寫/趙洪柱
供稿作者:趙洪柱 馬世玉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截取使用。
上一篇:遼河大橋、遼河灣——營口原學玉作品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