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營口故事”)《山村軼事》
作者:王柏柱(修齊治平)
大石橋市(營口縣)周家鎮(周家公社)三道嶺村(大隊),這是個人才濟濟,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所在。就地理位置來講,又是三縣交界之地。即當時的營口縣,海城縣,蓋縣。
我曾經在一篇知青征文里介紹過三道嶺村,再說一遍:這里有山有水有平原,土地平曠,沃野百里,土質豐腴,肥沃滴油。有一條隨遼河漲落潮的小河歡快流淌,環繞山村。山上瓜果飄香,到了秋熟的時候,瓜果們都羞答答地漲紅了臉。
地里種植五谷雜糧,但以高粱苞米的制種為主,當莊稼長得郁郁蔥蔥的時候,那青紗帳里可以埋伏千軍萬馬!
其它丘陵地帶也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好一派北國風光!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么優越的自然條件,要不產生一批“文豪,理論家,雄辯家”才怪呢!
我下鄉到三道嶺村參加農業生產勞動整整四年,凡旱田的活全干過了!我干活有個特點,不藏奸,不耍滑,不磨洋工。因此,得到廣大貧下中農的交口稱贊!
好!不再贅述和顯擺我自己,這篇文章主要說一說三道嶺村的奇聞趣事,叫做《山村軼事》,與我上篇寫的《山村故事多》遙相呼應。
一,評書表演藝術家
我被分配到第六小隊參加農業勞動。
大隊小工廠有個負責人叫李傳綿,講起巜東周列國》巜三國演義》《水滸傳》,那是興致勃勃,眉飛色舞,手舞足蹈,唾沫星子橫飛。有一次他(當時就有六十歲左右,1975年)到青年點辦事,現在也想不起來辦什么事了,被我們給堵在屋里,非要他講段評書不可,不然,事就別想辦。讓你兩手空空而返!沒辦法,他就講了一段周文王訪姜尚的故事。我還是第一次從他嘴里聽說,姜子牙看周文王姬昌有誠意,為考驗文王的誠心,自己坐在車上,叫文王拉車。這可有點兒“士可殺不可辱”的味道了!李傳綿生動的語言加上適當的手勢動做,把兩個人物表現得栩栩如生。他講道“好吧!你剛才用車拉我走了八百單八步,我保你大周朝八百單八年”。1975年尚屬文革的特殊時期,李傳綿講這個故事時,告訴我們別外傳啊!,并且在他講的時候把窗戶和門全關嚴了!
現在,回想起當年這段生活花絮,覺得挺有意思。高手在民間,一點兒都不假!
在三道嶺,李姓是一個大姓,傳字輩的輩份相當高,書記李昌本,是傳字輩的晚輩。這一支李姓當時有八個字排輩份,它們是:世傳昌茂,中正方園。
現在已經過去快50年了,傳字輩的李姓人恐怕所剩無幾了。
李傳綿老人現在如果活著應該100多歲了。但愿他長命百歲!
二,理論家
三道嶺二小隊有個社員叫潘家德,大家都稱他為理論家。
人長得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精明能干,干凈利索。
兩只圓眼炯炯有神,滴溜亂轉。巧舌如簧,能言善辯。憑他三寸不爛之舌,在三道嶺有相當的知名度。
他家就住在青年點東旁邊,他整天到處演講,老百姓貶之為瞎白話,也不把房子好好收拾收拾,全三道嶺幾乎都住上了紅磚瓦房。而他還住在草房里,那真是“兩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
他一見到我們知青,就跟打了雞血似的興奮起來,大講馬克思列寧主義,講黑格爾,講費爾巴哈,講拿破侖與滑鐵盧。講希特勒與《我的奮斗》等等。還別說,有許多東西,我們這些知青還是頭一次聽到。
但令我們反感的是:他居然還理直氣壯地宣稱“我如果有雷鋒的客觀條件,我也可以成為雷鋒”。這就有點太狂妄自大了。有一點,我們堅信:他永遠不會成為雷鋒。他太懶墮了,太華而不實了。
三,兩個瘋子
第一次瘋子是第三小隊的李昌祥。
第二個瘋子是第四小隊的原德庫。
1977年的數九隆冬,天氣相當的冷,有一天剛下完一場大雪,初陽東升,一片皆白。大雪反射太陽光直刺人眼。突然,我看見一個蓬頭垢面的,三十歲出頭的男人,赤腳走在大雪里,踩得大雪發出“格知,格知”的聲響。這人就穿了一件外地支援營口地震災區發的棉大衣(軍隊的)。興沖沖地光腳走在大路上,而大路上有半尺厚的雪。
我百思不得其解地問別人,這人叫什么名字,為什么落破到這個地步。
別人告訴我說:“他叫李昌祥,今年32歲了。1968年時他也就25,26歲吧!認識了鞍山女知青姓王的。那女知青能歌善舞,而李昌祥會拉二胡。逢年過節大隊排練文藝節目,那王姓女知青唱歌,李昌祥專門給她拉二胡伴奏。時間一長,日久生情,看對眼兒了,怎么看對方怎么順眼。女知青頗有羞澀的情竇初開,李昌祥心內驛動,小兔子直撲騰。眼看要手挽手走進戀人行列。可世事難料,一切無常,剛下鄉時整個社會大背景宣傳扎根農村干革命,可是過了幾年又開始按名額抽調回城。
這王姓女知青很幸運地抽回鞍山。而李昌祥傻眼了,一連幾夜不睡覺,兩眼發呆,瘋了。他不明白:為什么我們已經接近如膠似漆,為什么我們已經“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而一紙調令,盡將這一切美好擊得粉碎呢?思想走進死胡同,就容易偏執,瘋了”。
別人說完了,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啊!看來兩性相吸的力量太大了!而單相思的力量也不小哇!它足可以摧毀一個人的一生。
為什么我這么說呢?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其實鞍山王姓女知青根本沒有那種意思,她只是為了把節目演的好而故意逢場作戲罷了。而李昌祥卻上了心,當了真。
現在,這個故事已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平心而論,一個城市姑娘怎能看上一個農村青年,宣傳歸宣傳,實際歸實際。一切的一切,在命運前途面前,在利益面前,都一文不值,不堪一擊!
至于四隊的瘋子原德庫,聽說(只是道聽途說)也是因為這樣的事情而瘋的。人家無心,他卻有意。你為什么不冷靜地坐下來仔細想想,從政治,經濟,家庭背景,社會資源,你與她(或他)能平等對話嗎?如不能趁早散,塵歸塵,土歸土。
有一天我與青年點幾個人,閑著也是閑著(在農村也有這時候)抱著獵奇的心理到原德庫家去看看,過了一道低矮山梁就到了原德庫的家,我們幾個人進屋一看全楞住了:所有窗戶都沒有玻璃,連窗戶扇全都給卸掉了,然后,用磚給堵上。屋里僅能從磚逢里射進幾束細光,很暗。
原德庫正在吃飯,菜是在鐵鍋里用清水煮的雞爪子,那個年代還未興起吃吃雞爪子,就在鐵鍋底部有兩個,也沒有油,也不知放沒放點兒精鹽。
在他家墻上,全都寫滿了《紅樓夢》里面含有色情一點的詩,什么賈寶王與龔人初試…王熙鳳戲弄賈瑞等等。
哎呦!人啊人!一定要冷靜,理智,通過自己的大腦反復惦量一下自己在社會上,在生活里的位置才行啊!
不要盲目自信,不要盲目樂觀,那種七仙女嫁董永,那種廠長的女兒嫁給掃大街的,根本不存在!反正我沒看見一例!
以上,是我在下鄉期間所碰到的,那個小山村的《山村軼事》。時間如流水,一晃50年過去了!這些生活里的場景花絮,現在回憶起來,如同昨日發生。要說有什么社會積極意義,或教育人,或鼓舞人,我看沒有!只當做一個或幾個有趣故事來聽一聽,但有一定警示作用,就是凡事要沉著冷靜,不急不躁!越是感情的事,就越不能感情用事。
作者簡歷:
王柏柱(修齊治平)出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當過知青,參加工作及退休后,一直把寫詩,填詞,朗誦和京劇演唱省做生命中的四根支柱。
現在是營口詩詞學會會員。
營口王充閭先生研究會會員。
營口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三為中老年大學“傳承雷鋒精神,踐行營口有禮”宣講團成員。
營口大東北朗誦藝術會會員,專職評論員。
省內外多家媒體平臺的黨史,文史宣講老師和朗誦點評老師。
三為中老年大學“王曉燕朗誦班”班長。
供稿作者:王柏柱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更多信息,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營網天下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上一篇:只有歲月才能相告——營口之窗網知青征文
下一篇:最后一頁